一种大带宽输送机承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08551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19 17:01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带宽输送机承载装置,包括托辊架以及设置于托辊架上的第一上托辊,第一弧形边缘托辊,第二弧形边缘托辊,第一上托辊,所述第一上托辊与第二上托辊沿托辊架的轴向方向对称设置于托辊架的两侧,且第一上托辊与第二上托辊面向托辊架的主体倾斜设置,所述第一上托辊与第二上托辊之间形成托辊的水平设置区域,所述第一弧形边缘托辊与第二弧形边缘托辊相对错开设置于水平区域内,并与两侧的第一上托辊和第二上托辊配合形成槽型四托辊结构。本方案创新的采用槽型四托辊结构,在两侧上托辊的基础上,在中部设置两组短托辊,这两组短托辊之间错开分布,由此来降低托辊支座之间跨度,有效的降低长托辊产生形变带来的各种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带式输送机,具体涉及一种大带宽输送机承载装置


技术介绍

1、针对大带宽带式输送机上带面承载装置,由于采用传统三托辊槽型承载结构,相较于小型带宽,其中间底部托辊长度较长,托辊支撑点跨距大,实际运行当中,其中间底部托辊承担60%及以上载荷,导致托辊挠度大,辊体、辊轴形变量大,一味的增大辊轴尺寸、辊体厚度会增大其转动惯量以及阻力系数,增大输送机整体运行能耗,不满足节能减排要求。轴承安装处由于辊轴产生形变,其转角变大,附加载荷增加,从而阻力系数大,导致轴承易发热,降低使用寿命。输送机带面由于托辊形变产生拍打效应,更加加剧中部底托辊损坏情况。

2、因此,现有承载装置存在可靠性不高的技术问题,由此可见,如何提高承载装置的可靠性为本领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于现有承载装置存在可靠性不高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带宽输送机承载装置,通过采用普通槽型四托辊结构,其中部托辊采用前后短托辊代替原有单长托辊结构形式,从而降低托辊支座之间跨度,提高承载装置的可靠性,很好地解决现有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带宽输送机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托辊架以及设置于托辊架上的第一上托辊,第一弧形边缘托辊,第二弧形边缘托辊,第一上托辊,所述第一上托辊与第二上托辊沿托辊架的轴向方向对称设置于托辊架的两侧,且第一上托辊与第二上托辊面向托辊架的主体倾斜设置,所述第一上托辊与第二上托辊之间形成托辊的水平设置区域,所述第一弧形边缘托辊与第二弧形边缘托辊依次设置在水平区域内,且所述第一弧形边缘托辊与第二弧形边缘托辊之间呈非同轴分布,并与两侧的第一上托辊和第二上托辊配合形成槽型四托辊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带宽输送机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辊架包括底座和若干安装支架,所述若干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带宽输送机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托辊架以及设置于托辊架上的第一上托辊,第一弧形边缘托辊,第二弧形边缘托辊,第一上托辊,所述第一上托辊与第二上托辊沿托辊架的轴向方向对称设置于托辊架的两侧,且第一上托辊与第二上托辊面向托辊架的主体倾斜设置,所述第一上托辊与第二上托辊之间形成托辊的水平设置区域,所述第一弧形边缘托辊与第二弧形边缘托辊依次设置在水平区域内,且所述第一弧形边缘托辊与第二弧形边缘托辊之间呈非同轴分布,并与两侧的第一上托辊和第二上托辊配合形成槽型四托辊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带宽输送机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辊架包括底座和若干安装支架,所述若干安装支架包括第一外支撑腿,第一内支撑腿,第一中部支板,第二中部支板,第二内支撑腿以及第二外支撑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带宽输送机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支撑腿与第一内支撑腿之间形成第一上托辊的安装区域,所述第一内支撑腿与第二中部支架之间形成第一弧形边缘托辊的安装区域,所述第一中部支架与第二内支撑腿之间形成第二弧形边缘托辊的安装区域,所述第二内支撑腿与第二外支撑腿之间形成第二上托辊的安装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带宽输送机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支撑腿上设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与第一上托辊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槽与第一弧形边缘的端部连接。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欣郭春林石晟齐传刚韩春花吴伟李晓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科工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