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具体为一种带屏蔽的直式螺纹连接连接器。
技术介绍
1、目前新能源电动汽车连接器行业用的满足高功率电流传输的连接器仅有90°的弯式类型,并没有180°直式的类型,这就严重制约了整车的高压线束组件的布局,这类结构会占用很多空间,在空间不足的情况下会导致无法进行安装;其次,目前市面上的弯式螺纹连接连接器(带屏蔽)可能出现:插头插座带电插拔时,由于安装人员操作错误(未将弯式插头的翻盖打开),导致高压互锁直接接通,但插头铜排和插座铜排还未用螺栓进行连接,而引发连接器烧蚀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屏蔽的直式螺纹连接连接器,能大大的减少所占用的空间,解决了空间不足导致连接器无法安装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带屏蔽的直式螺纹连接连接器,包括直式对插连接的插座和插头,还包括螺栓,所述插头包括插头壳体和翻盖组件,所述翻盖组件安装在所述插头壳体的侧壁上,所述翻盖组件包括翻盖壳体和翻盖绝缘板,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屏蔽的直式螺纹连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直式对插连接的插座(1)和插头(2),还包括螺栓(3),所述插头(2)包括插头壳体(2-2)和翻盖组件,所述翻盖组件安装在所述插头壳体(2-2)的侧壁上,所述翻盖组件包括翻盖壳体(2-5)和翻盖绝缘板(2-51),所述插头壳体(2-2)的侧壁开设有连通自身内腔的连接窗口,所述翻盖壳体(2-5)铰接在所述连接窗口的一侧,所述翻盖壳体(2-5)通过偏转能扣合在所述连接窗口上,所述翻盖壳体(2-5)靠近所述连接窗口的端面固定有所述翻盖绝缘板(2-51),所述插座(1)包括插座壳体(1-2),所述插座壳体(1-2)的外壁开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屏蔽的直式螺纹连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直式对插连接的插座(1)和插头(2),还包括螺栓(3),所述插头(2)包括插头壳体(2-2)和翻盖组件,所述翻盖组件安装在所述插头壳体(2-2)的侧壁上,所述翻盖组件包括翻盖壳体(2-5)和翻盖绝缘板(2-51),所述插头壳体(2-2)的侧壁开设有连通自身内腔的连接窗口,所述翻盖壳体(2-5)铰接在所述连接窗口的一侧,所述翻盖壳体(2-5)通过偏转能扣合在所述连接窗口上,所述翻盖壳体(2-5)靠近所述连接窗口的端面固定有所述翻盖绝缘板(2-51),所述插座(1)包括插座壳体(1-2),所述插座壳体(1-2)的外壁开设有注塑螺母孔(7),所述插头壳体(2-2)的外壁开设有通孔(5),所述翻盖壳体(2-5)上开设有通孔(8),当所述翻盖壳体(2-5)扣合在所述连接窗口上时,所述翻盖绝缘板(2-51)伸入所述插头壳体(2-2)的内腔阻止所述插座壳体(1-2)插入,且所述通孔(8)对应所述通孔(5),当所述插座壳体(1-2)以直式的方式插接在所述插头壳体(2-2)内时,所述螺栓(3)的尾部螺纹穿过所述通孔(8)旋入所述注塑螺母孔(7)内,以通过螺纹的方式连接所述插座壳体(1-2)与插头壳体(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屏蔽的直式螺纹连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2)还包括插头铜排(2-6)、铜排绝缘板(2-7)、屏蔽组件(2-8)和尾盖组件(2-9),所述铜排绝缘板(2-7)插接在所述插头壳体(2-2)内,所述屏蔽组件(2-8)设置在所述铜排绝缘板(2-7)尾部外侧,并套装在线缆(4)上,所述插头铜排(2-6)插接在所述铜排绝缘板(2-7)的一端并连接所述线缆(4),所述尾盖组件(2-9)连接在所述铜排绝缘板(2-7)的另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屏蔽的直式螺纹连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铜排绝缘板(2-7)内设置有凸台(2-72),所述插头铜排(2-6)的顶部设有缺口,当所述插头铜排(2-6)插接所述铜排绝缘板(2-7)时,所述凸台(2-72)适配在所述缺口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屏蔽的直式螺纹连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2)还包括前绝缘板(2-1),所述前绝缘板(2-1)与铜排绝缘板(2-7)分别插接在所述插头壳体(2-2)的两端,所述前绝缘板(2-1)靠近所述插头壳体(2-2)的一端连接有卡扣(2-11),所述插头壳体(2-2)的内壁开设有卡扣槽,所述铜排绝缘板(2-7)上设有后卡扣(2-71),所述前绝缘板(2-1)上设置有卡槽缺口,当所述前绝缘板(2-1)与铜排绝缘板(2-7)均插接在所述插头壳体(2-2)上时,所述卡扣(2-11)适配在所述卡扣槽内,且所述后卡扣(2-71)适配在所述卡槽缺口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茗杰,张柳,李晓印,左凤琼,刘俐君,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瑞可达连接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