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增材制造技术的集成配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08281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19 16: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增材制造技术的集成配气装置,包含集成管路、对外接头、单向阀、电动气阀、堵头、固定支架、安装支板。集成管路将阀门的入口管路、出口管路、固定结构、安装结构集成设计,采用增材制造技术一体成形,既作为介质的流道、又作为集成配气装置的支撑结构。管路和管路之间共用管路或加强筋连接。集成管路对外接口上采用电子束焊接,热影响区小,减少接头的变形。焊接结构凹槽处直接连接内部集成管路,且内部集成管路的成形角度大于45°,减少机加工序。将电动气阀的入口、出口设计在电动气阀的安装面上,使电动气阀沿一个方向安装在集成管路。电动气阀与集成管路采用径向密封结构,对轴向位置的精度要求低,提高安装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发动机的,特别是一种基于增材制造技术的集成配气装置


技术介绍

1、发动机上的配气装置,作为发动机的控制系统,对发动机的顺利工作起着重要作用。配气装置中包含有控制气管路,控制阀门,安装固定支板等组件。现有设计中,控制气管路采用导管弯曲后和接头进行焊接加工的形式,焊缝数量多,结构安全性下降,而且受导管弯曲半径和接头焊接尺寸要求的限制,控制气管路的外形较大。同时,要保证配气装置装配时的可操作性和开敞性要求,配气装置的结构尺寸较大,整体重量较大。对于配气装置采用导管焊接,钣金成形的组成方案,存在外形尺寸大,零组件数量多,装配工序长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增材制造技术的集成配气装置,可以减少装置工序和装配时间,缩短生产周期,内部管路一体成形,减少大量焊缝,提高产品结构强度和可靠性,缩小结构外形,减轻结构重量。

2、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增材制造技术的集成配气装置,包括集成管路、对外接头,对外接头安装于集成管路上;

3、集成管路中集成有多个内部气体流通管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增材制造技术的集成配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成管路、对外接头,对外接头安装于集成管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配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外部框架呈菱形,为面心晶格结构,外部框架的菱形结构任一位置的满足悬垂角度>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配气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内部气体流通管路之间设置有加强筋连接,以在相邻两个内部气体流通管路之间提供支撑力,或者,相邻两个内部气体流通管路在相互交叉的情况下直接连接进而相互支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配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对外接头安装孔和对外接头采用焊接工艺固定连接,所述集成配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增材制造技术的集成配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成管路、对外接头,对外接头安装于集成管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配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外部框架呈菱形,为面心晶格结构,外部框架的菱形结构任一位置的满足悬垂角度>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配气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内部气体流通管路之间设置有加强筋连接,以在相邻两个内部气体流通管路之间提供支撑力,或者,相邻两个内部气体流通管路在相互交叉的情况下直接连接进而相互支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配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对外接头安装孔和对外接头采用焊接工艺固定连接,所述集成配气装置还包括单向阀,所述集成管路的主体框架还设置有单向阀安装座,单向阀安装座与内部气体流通管路的第二出口连通,且单向阀安装座用于固定单向阀,进而实现单向阀与内部气体流通管路的第二出口连通,单向阀安装座的配合面加工有螺纹,并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单向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配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配气装置还包括电动气阀,所述集成管路的主体框架还设置有多个电动气阀安装区域,多个电动气阀安装区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红强杨亚龙李娟马键陈园飞韩松涛陈维宇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