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器人磨抛的可变刚度主被动式浮动力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07811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19 16: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机器人磨抛的可变刚度主被动式浮动力控装置,包括定平台、动平台、抛光头组件、柔性连杆机构和变刚度机构;柔性连杆机构包括多条并联的柔性支链,柔性支链包括柔性连杆、中间连接件以及驱动电机,柔性连杆的一端与动平台相连接,柔性连杆的一端通过中间连接件与驱动电机相连接;变刚度机构包括变刚度电机、蜗杆以及与蜗杆配合的蜗轮,变刚度电机设置在定平台上,蜗杆设置在变刚度电机的驱动末端;支架可转动地设置在定平台上并具有与第一方向正交的回转轴线,蜗轮设置在支架上并能够在蜗杆的驱动下进行转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变刚度机构同步调整柔性连杆机构驱动的姿态,实现被动柔顺特性的变刚度功能,具有结构紧凑且精度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抛光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机器人磨抛的可变刚度主被动式浮动力控装置


技术介绍

1、目前,机器人磨抛设备系统通常在末端安装气驱动的力控浮动末端机构;末端机构具有单自由度或者两转动一移动(2r1t)三自由度,其兼具主动和被动柔顺特性,通过调节气压可实现被动柔顺的刚度调节。然而,气动驱动比电动驱动响应速度更慢,此外还存在气源体积巨大、噪声污染严重以及应用部署时不够灵活的不足。

2、刚性串并混联机器人抛光系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通过并联末端机构能够提供多自由度主动柔顺,具有惯量小、响应速度快的优点。然而,主动柔顺控制与被动柔顺相比存在延迟,更易产生卡阻现象,导致抛光工件表面产生划痕。

3、此外,在串联机器人法兰上安装适当的末端机构组成机器人抛光系统也是一种常见方案;其中,串联机构惯量大、精度差,而刚性并联机构缺乏被动柔顺特性,因此将二者结合的技术方案例如基于柔性连杆的并联末端机构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例如上海交通大学的陈根良提出了一种空间六自由度柔性连杆并联机构,该现有技术中通过引入两自由度复合驱动支链,总共三个分支、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机器人磨抛的可变刚度主被动式浮动力控装置,安装在执行磨抛作业的机器人末端,所述可变刚度主被动式浮动力控装置包括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定平台和动平台,所述动平台上设有抛光头组件;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机器人磨抛的可变刚度主被动式浮动力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平台上设有对向设置的两个框架板,所述框架板上设有安装槽,所述支架的相对两侧均设有回转轴,所述回转轴转动支撑在所述安装槽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机器人磨抛的可变刚度主被动式浮动力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轴上设有回转轴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机器人磨抛的可变...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机器人磨抛的可变刚度主被动式浮动力控装置,安装在执行磨抛作业的机器人末端,所述可变刚度主被动式浮动力控装置包括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定平台和动平台,所述动平台上设有抛光头组件;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机器人磨抛的可变刚度主被动式浮动力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平台上设有对向设置的两个框架板,所述框架板上设有安装槽,所述支架的相对两侧均设有回转轴,所述回转轴转动支撑在所述安装槽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机器人磨抛的可变刚度主被动式浮动力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轴上设有回转轴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机器人磨抛的可变刚度主被动式浮动力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支架以环形方式分布,所述蜗杆设置在多个所述支架的中部;其中,所述蜗轮为设置在所述支架相对内侧的扇形蜗轮,多个所述蜗轮分别与同一个所述蜗杆配合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机器人磨抛的可变刚度主被动式浮动力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支架之间阵列分布。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机器人磨抛的可变刚度主被动式浮动力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支链的数目为六条,以协同实现所述动平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鹏李兵徐冰洁李亚明彭思源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