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座及激光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07592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19 16: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座及激光器,涉及激光器的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散热座的内部设置有散热流道,散热流道上设置有出液口、回液口进液口和排液口;散热座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出液口更靠近第一侧面,进液口更靠近第二侧面;排液口更靠近第一侧面,回液口更靠近第二侧面;出液口更靠近第一侧面,回液口更靠近第二侧面;散热座内设置有自出液口并朝向靠近第二侧面方向倾斜向下延伸的第一通道、自进液口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的第二通道、自排液口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的第四通道、自回液口并朝向靠近第一侧面方向倾斜向下延伸的第三通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倾斜相交并连通;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倾斜相交并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激光器,尤其是涉及一种散热座及激光器


技术介绍

1、现有的激光器中,散热装置的散热面上装配多个呈阵列排布的散热座,散热座的顶面上安装有芯片,散热座内具有散热流道,各个散热座内的散热流道与散热装置中的流道连通,从而实现散热装置对各个散热座进行散热。

2、散热座底部的进液接头和回液接头插入到散热装置上对应的孔中,从而实现散热介质的流入和流出。由于进液接头和回液接头具有一定的体积,因此,二者设置的靠近散热座的中间位置,二者之间的距离较短,对应的,进液接头和回液接头分别与散热流道对应连通的两个孔之间的距离较短,造成散热流道较短,导致现有的散热座散热能力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座及激光器,以缓解了现有的散热座散热不足的技术问题。

2、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散热座,所述散热座的顶面形成散热面,所述散热座的内部设置有散热流道,所述散热流道位于所述散热面的下方;所述散热流道上设置有出液口和回液口,所述散热座的底面上设置有进液口和排液口;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座的顶面形成散热面,所述散热座的内部设置有散热流道,所述散热流道位于所述散热面的下方;所述散热流道上设置有出液口(310)和回液口(320),所述散热座的底面上设置有进液口(330)和排液口(3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座,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向上,所述进液口(330)和排液口(340)二者中,所述进液口(330)更靠近所述第一侧面(610),所述排液口(340)更靠近所述第二侧面(6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座,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向上,所述进液口(330)和排液口(340)二者中,所述进液口(33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座的顶面形成散热面,所述散热座的内部设置有散热流道,所述散热流道位于所述散热面的下方;所述散热流道上设置有出液口(310)和回液口(320),所述散热座的底面上设置有进液口(330)和排液口(3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座,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向上,所述进液口(330)和排液口(340)二者中,所述进液口(330)更靠近所述第一侧面(610),所述排液口(340)更靠近所述第二侧面(6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座,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向上,所述进液口(330)和排液口(340)二者中,所述进液口(330)更靠近所述第二侧面(620),所述排液口(340)更靠近所述第一侧面(6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面呈矩形,在垂直于所述散热面的方向上,所述进液口(330)、出液口(310)、回液口(320)和排液口(340)分别位于所述散热座的四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座包括基座和盖板(550),所述基座的顶面具有向下凹陷的凹槽(511),所述出液口(310)和所述回液口(320)分为设置在所述凹槽(511)的底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筋(551)与所述盖板(550)的底面的连接处具有倒角。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座,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卫东张艳春于学成付强惠利省
申请(专利权)人:度亘核芯光电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