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系统,具体涉及一种风液融合的冷暖型相变冷板温控系统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储能电池性能、安全性和寿命受温度影响,温度过高减小电池寿命甚至导致热失控;电池箱由多个电池单体组成,电池间温差过大导致充放电不均匀,影响电池寿命。电池箱中局部高温,可能导致电池内部短路从而温度进一步上升,增加热失控的风险。储能电池受低温影响明显,在低温环境中电池充放电性能大幅下降。低温放电时导致电池初始放电功率受限,性能变差;低温充电时导致电池电解液活性和电极材料活性降低,不合理的大电流充电会导致电池实际可用容量永久下降。
2、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制冷形式有:
3、一、风冷直膨制冷:制冷蒸发侧由风机将冷风送到电池,此种方案,由于电池风道问题,电池温差较大,极大影响储能系统的效率。
4、二、乙二醇水溶液冷板液冷,冷板内走乙二醇水溶液,效率低,容易造成电池温度不一致的情况;乙二醇水溶液寿命偏短,一般3到5年需要更换;同时一旦液体泄露有造成短路的风险。
5、另外目前储能电池加热方式选择ptc和加热膜进行加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液融合的冷暖型相变冷板温控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内换热器(1)、室外换热器(2)、中间换热器(3)、四通阀(41)、压缩机(42)、驱动泵(51)、集液总管(6)、集气总管(7)以及若干冷却支路(8);所述四通阀(41)用于将压缩机(42)的一端与室外换热器(2)的一端连通以及将压缩机(42)的另一端与室内换热器(1)的一端连通,或者用于将压缩机(42)的一端与室内换热器(1)的一端连通以及将压缩机(42)的另一端与室外换热器(2)的一端连通;所述室外换热器(2)的另一端与室内换热器(1)的另一端连通;所述中间换热器(3)包括第一通道(31)以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液融合的冷暖型相变冷板温控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内换热器(1)、室外换热器(2)、中间换热器(3)、四通阀(41)、压缩机(42)、驱动泵(51)、集液总管(6)、集气总管(7)以及若干冷却支路(8);所述四通阀(41)用于将压缩机(42)的一端与室外换热器(2)的一端连通以及将压缩机(42)的另一端与室内换热器(1)的一端连通,或者用于将压缩机(42)的一端与室内换热器(1)的一端连通以及将压缩机(42)的另一端与室外换热器(2)的一端连通;所述室外换热器(2)的另一端与室内换热器(1)的另一端连通;所述中间换热器(3)包括第一通道(31)以及第二通道(32);所述第一通道(31)设于室外换热器(2)的另一端与室内换热器(1)的一端之间;所述第一通道(31)与室外换热器(2)的另一端之间设有电磁阀(21);所述第二通道(32)、驱动泵(51)、集液总管(6)、冷却支路(8)以及集气总管(7)依次首尾连通;每个冷却支路(8)均包括集液支管(81)、集气支管(84)、流量调节阀(82)以及多个冷板组件(9);所述集液支管(81)的一端与集液总管(6)连通;所述集液支管(81)的另一端通过冷板组件(9)与集气支管(84)的一端连通;所述集气支管(84)的另一端与集气总管(7)连通;所述流量调节阀(82)设于集液支管(81);所述冷板组件(9)放置有待散热件(9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液融合的冷暖型相变冷板温控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板组件(9)包括冷却板(91)、节流阀(92)以及第一温度传感器(9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液融合的冷暖型相变冷板温控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支管(84)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85)以及第二压力传感器(8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液融合的冷暖型相变冷板温控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总管(7)与第二通道(32)之间设有第三温度传感器(71)以及第三压力传感器(7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液融合的冷暖型相变冷板温控系统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先应,杨聪聪,吕东建,王育鹏,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海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