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河海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PDMS微通道的被动式双体积液滴同步生成与收集芯片、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07133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19 16: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微流控技术领域的一种基于PDMS微通道的被动式双体积液滴同步生成与收集芯片、装置及方法,所述芯片包括:芯片基底、入口区、主通道区、出口区、入液装置和收集装置,其中,入口区、主通道区和出口区均开设于芯片基底内,入口区的输入端与入液装置相连接,入口区的输出端与主通道区的输入端相连接,主通道区的输出端与出口区的输入端相连接,出口区的输出端与收集装置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PDMS微通道的被动式双体积液滴同步生成与收集芯片、装置及方法能够在不附加物理场的基础上,简单高效的实现双体积液滴的生成、分离与收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流控,具体涉及一种基于pdms微通道的被动式双体积液滴同步生成与收集芯片、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1、微流控(microfluidics)指的是使用微管道(尺寸为数十到数百微米)处理或操纵微小流体(体积为纳升到阿升)的系统所涉及的科学和技术,被视为一个生物、化学、医学、流体、电子、材料、机械等学科交叉的崭新研究领域。

2、液滴微流控是微流控技术的一个子分类,液滴微流控技术通过微通道通入的不混溶的多相流以产生和分离微液滴。液滴微流控目前有两类主要的研究方向:(1)为微全分析系统μtas的研究生成微尺度流动反应器;(2)为材料研究制备复杂的液滴颗粒。

3、为了实现微液滴的高纯度制备,国内外科研人员提出了多种微液滴融合方法。目前,已有的微液滴融合方法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1)借助外加力场,通过电、磁力等诱导,实现了微液滴的生成与收集;(2)通过微流控芯片中流道结构形状、尺寸的设计,从而改变混合相交界面的变形状况,实现液滴的分离与生成。利用电、磁场的液滴融合方式虽然简单,但是成本较高,且在外部力作用在微液滴的同时,可能对生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PDMS微通道的被动式双体积液滴同步生成与收集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芯片基底(1)、入口区、主通道区(9)、出口区、入液装置和收集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PDMS微通道的被动式双体积液滴同步生成与收集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基底(1)由PDMS材料软光刻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PDMS微通道的被动式双体积液滴同步生成与收集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字交叉流道,具体包括分散相流道(2)、第一连续相流道(3)、第二连续相流道(4)和混合相流道(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PDMS微通道的被动式双体积液滴同步生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pdms微通道的被动式双体积液滴同步生成与收集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芯片基底(1)、入口区、主通道区(9)、出口区、入液装置和收集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pdms微通道的被动式双体积液滴同步生成与收集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基底(1)由pdms材料软光刻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pdms微通道的被动式双体积液滴同步生成与收集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字交叉流道,具体包括分散相流道(2)、第一连续相流道(3)、第二连续相流道(4)和混合相流道(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pdms微通道的被动式双体积液滴同步生成与收集芯片,其特征在于,至少符合以下任意一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pdms微通道的被动式双体积液滴同步生成与收集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叉出口流道,具体包括第一出口流道(11)、第二出口流道(12)和第三出口流道(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博然吴文帅方越刘琳冉启华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