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干式蒸发器,特别涉及一种采用不锈钢换热管的干式蒸发器及运行方法。
技术介绍
1、受限于干式蒸发器的自身特性以及工作原理,其在进行使用的时候,将会面临多种使用情况,但不仅限于以下提出的一种,更具体的是,尤其为其通过外界载冷剂与其内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但由于外界载冷剂的进口处具有一定压力,因此进口处的换热管路直接与载冷剂接触,该区域的管路承受较大的压力,对换热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且制冷剂在干式蒸发器内设置的管道内流动速率过大时,会使得制冷剂在干式蒸发器内设置的管道内停留时间较短,从而降低了干式蒸发器的交换效率。
2、结合上述两点问题切入点会发现,目前市场上的现有干式蒸发器在进行使用的时候,很难同时去规避以上提出的问题,从而无法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效果,故而,我们提出了一种在进行使用的时候,能够降低外界载冷剂进口处对管路的压力,保证管路正常流体的输送,并且减缓制冷剂在管路内的流动速率,从而增加制冷剂在输送管内的输送时间,和载冷剂充分交换,提高干式蒸发器的交换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采用不锈钢换热管的干式蒸发器,其优点是通过设置缓速组件,外界制冷剂进入该缓速组件内时,可通过分流件对其分流,并且使制冷剂在分流件内成螺旋状流动,因此可不仅可对制冷剂进行分流还可以达到对制冷剂进行初步缓流的效果,同时利用缓速组件的设置,可消耗制冷剂的流动动能,进一步的降低制冷剂的流动速率,从而增加制冷剂在输送管内的输送时间,和载冷剂充分交换,提高干式蒸发器的
2、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采用不锈钢换热管的干式蒸发器,包括干式蒸发器主体和分散组件,所述分散组件焊接在干式蒸发器主体内壁顶部的后侧,且与干式蒸发器配合使用;
3、所述干式蒸发器主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前侧和后侧均栓接有管箱,且管箱远离壳体的一侧焊接有端盖,前侧管箱的内部焊接有隔筋,前侧端盖内部的顶部和底部分别焊接有制冷剂出口和制冷剂进口,且隔筋将前侧管箱的内部分隔为制冷剂进液腔和制冷剂出液腔,所述制冷剂进液腔的内部焊接有缓速组件,所述壳体的内部焊接有若干个折流板,且折流板的内部贯穿有不锈钢换热管束,且不锈钢换热管束的两端均与管箱连通,所述壳体顶部的前侧和后侧分别焊接有载冷剂进口和载冷剂出口,且载冷剂进口与分散组件配合使用;
4、所述分散组件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焊接在壳体内壁顶部的后侧,且连接件的内部设置有分散板,所述分散板的内部栓接有缓冲件,所述缓冲件与载冷剂进口配合使用。
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缓速组件,外界制冷剂进入该缓速组件内时,可通过分流件对其分流,并且使制冷剂在分流件内成螺旋状流动,因此可不仅可对制冷剂进行分流还可以达到对制冷剂进行初步缓流的效果,同时利用缓速组件的设置,可消耗制冷剂的流动动能,进一步的降低制冷剂的流动速率,从而增加制冷剂在输送管内的输送时间,和载冷剂充分交换,提高干式蒸发器的交换效率,而通过设置分散组件,进入干式蒸发器主体的载冷剂经过分散组件被其分散至四处,可避免载冷剂集中冲击在该进口区域的管路上,从而能够降低流体压力对输送管路的影响,保证了干式蒸发器主体的正常工作。
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速组件包括固定壳,所述固定壳焊接在制冷剂进液腔的内部,且固定壳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连通有扩散部和聚拢部,所述扩散部和聚拢部分别与制冷剂进口和不锈钢换热管束配合使用,所述固定壳内部的前侧和后侧分别焊接有分流件和缓流件,所述分流件和缓流件相对的一侧之间连通有引导部,且分流件和缓流件分别与扩散部和聚拢部连通。
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缓速组件,可通过扩散部将进入的制冷剂被分散至分流件内,使得分流件可使制冷剂在分流件内成螺旋状流动,因此可不仅可对制冷剂进行分流还可以达到对制冷剂进行初步缓流的效果,并且经过分流的后的制冷剂经过引导部被引导至缓流件内,在缓流件的作用下可消耗制冷剂的流动动能,进一步的降低制冷剂的流动速率,从而增加制冷剂在输送管内的输送时间,和载冷剂充分交换,提高干式蒸发器的交换效率。
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流件包括分流板,所述分流板焊接在固定壳内部的前侧,且分流板的内部呈环形开设有若干个分流孔,所述分流孔的内壁开设有螺旋槽。
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分流件,进入分流板处的制冷剂可通过扩散部将其引导至分流孔内,同时利用分流孔内的螺旋槽,使制冷剂在其内部呈螺旋状流动,因此可不仅可对制冷剂进行分流还可以达到对制冷剂进行初步缓流的效果。
1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流件包括缓流板,所述缓流板焊接在固定壳内部的后侧,且缓流板的内部呈环形开设有若干个流通孔,且流通孔内部的前侧和后侧均设置有孔板,两个孔板相对的一侧之间转动连接有转轴,且转轴的表面套接有若干个桨叶,所述缓流板和分流板靠近引导部的一侧与引导部连通。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缓流件,被引导部引导的制冷剂可进入缓流板内的流通孔内,同时在其的流动作用下,可带动桨叶以及转轴旋转,在桨叶的旋转过程中可损伤制冷剂的动能,从而减小制冷剂的流动速率。
1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折流板呈等距均匀分布在壳体的内部,且折流板靠近壳体内壁的一侧与壳体之间形成折流通道。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折流板呈等距均匀分布在壳体的内部,且折流板靠近壳体内壁的一侧与壳体之间形成折流通道,可达到改变载冷剂的流动路径,使之由平流变为紊流,以增加制冷剂与载冷剂之间的对流换热强度,提升换热效果。
14、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后侧管箱的内部焊接有弧形管,且弧形管与不锈钢换热管束连通。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弧形管,可达到对制冷剂流动方向引导的效果,并且降低了制冷剂换向时的流动阻力。
1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件包括顶支板和底支板,所述顶支板焊接在壳体内壁顶部的后侧,所述分散板设置在顶支板和底支板相对的一侧之间,所述顶支板的内部焊接有若干个支柱,且支柱的底部贯穿分散板并与底支板焊接,所述支柱表面的顶部和底部均套接有连接弹簧,所述连接弹簧靠近顶支板、分散板和底支板的一侧分别与顶支板、分散板和底支板栓接。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连接件,通过使分散板处于顶支板和底支板之间,并使用支柱进行连接,使得可便于将分散板安装在使用位置,同时利用连接弹簧的弹性,降低载冷剂进入压力对分散板的冲击,提升其的使用性。
1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冲件包括缓冲板,所述缓冲板设置在分散板的内部,且分散板的底部栓接有若干个固定块,所述固定块栓接在分散板的内部,所述固定块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连接柱,且连接柱的顶部与缓冲板栓接,所述连接柱的底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用不锈钢换热管的干式蒸发器,包括干式蒸发器主体(1)和分散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组件(2)焊接在干式蒸发器主体(1)内壁顶部的后侧,且与干式蒸发器主体(1)配合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不锈钢换热管的干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速组件(19)包括固定壳(191),所述固定壳(191)焊接在制冷剂进液腔(17)的内部,且固定壳(191)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连通有扩散部(192)和聚拢部(193),所述扩散部(192)和聚拢部(193)分别与制冷剂进口(16)和不锈钢换热管束(111)配合使用,所述固定壳(191)内部的前侧和后侧分别焊接有分流件(194)和缓流件(195),所述分流件(194)和缓流件(195)相对的一侧之间连通有引导部(196),且分流件(194)和缓流件(195)分别与扩散部(192)和聚拢部(193)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采用不锈钢换热管的干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件(194)包括分流板(1941),所述分流板(1941)焊接在固定壳(191)内部的前侧,且分流板(1941)的内部呈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采用不锈钢换热管的干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流件(195)包括缓流板(1951),所述缓流板(1951)焊接在固定壳(191)内部的后侧,且缓流板(1951)的内部呈环形开设有若干个流通孔(1952),且流通孔(1952)内部的前侧和后侧均设置有孔板(1953),两个孔板(1953)相对的一侧之间转动连接有转轴(1954),且转轴(1954)的表面套接有若干个桨叶(1955),所述缓流板(1951)和分流板(1941)靠近引导部(196)的一侧与引导部(196)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不锈钢换热管的干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板(110)呈等距均匀分布在壳体(11)的内部,且折流板(110)靠近壳体(11)内壁的一侧与壳体(11)之间形成折流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不锈钢换热管的干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后侧管箱(12)的内部焊接有弧形管(3),且弧形管(3)与不锈钢换热管束(111)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不锈钢换热管的干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1)包括顶支板(211)和底支板(212),所述顶支板(211)焊接在壳体(11)内壁顶部的后侧,所述分散板(22)设置在顶支板(211)和底支板(212)相对的一侧之间,所述顶支板(211)的内部焊接有若干个支柱(213),且支柱(213)的底部贯穿分散板(22)并与底支板(212)焊接,所述支柱(213)表面的顶部和底部均套接有连接弹簧(214),所述连接弹簧(214)靠近顶支板(211)、分散板(22)和底支板(212)的一侧分别与顶支板(211)、分散板(22)和底支板(212)栓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不锈钢换热管的干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23)包括缓冲板(231),所述缓冲板(231)设置在分散板(22)的内部,且分散板(22)的底部栓接有若干个固定块(232),所述固定块(232)栓接在分散板(22)的内部,所述固定块(23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连接柱(233),且连接柱(233)的顶部与缓冲板(231)栓接,所述连接柱(233)的底部栓接有滑动板(234),且滑动板(234)的底部栓接有阻尼伸缩杆(235),所述阻尼伸缩杆(235)的底部与固定块(232)内壁栓接,所述阻尼伸缩杆(235)的表面套接有缓冲弹簧(236),且缓冲弹簧(236)靠近滑动板(234)和固定块(232)内壁的一侧分别与两者栓接,所述滑动板(234)内部的两侧均贯穿有导柱(237),且导柱(237)的顶部和底部均与固定块(232)的内壁栓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采用不锈钢换热管的干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板(22)呈半圆形设置,且分散板(22)和缓冲板(231)的内部均呈孔状设置。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一种采用不锈钢换热管的干式蒸发器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不锈钢换热管的干式蒸发器,包括干式蒸发器主体(1)和分散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组件(2)焊接在干式蒸发器主体(1)内壁顶部的后侧,且与干式蒸发器主体(1)配合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不锈钢换热管的干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速组件(19)包括固定壳(191),所述固定壳(191)焊接在制冷剂进液腔(17)的内部,且固定壳(191)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连通有扩散部(192)和聚拢部(193),所述扩散部(192)和聚拢部(193)分别与制冷剂进口(16)和不锈钢换热管束(111)配合使用,所述固定壳(191)内部的前侧和后侧分别焊接有分流件(194)和缓流件(195),所述分流件(194)和缓流件(195)相对的一侧之间连通有引导部(196),且分流件(194)和缓流件(195)分别与扩散部(192)和聚拢部(193)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采用不锈钢换热管的干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件(194)包括分流板(1941),所述分流板(1941)焊接在固定壳(191)内部的前侧,且分流板(1941)的内部呈环形开设有若干个分流孔(1942),所述分流孔(1942)的内壁开设有螺旋槽(194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采用不锈钢换热管的干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流件(195)包括缓流板(1951),所述缓流板(1951)焊接在固定壳(191)内部的后侧,且缓流板(1951)的内部呈环形开设有若干个流通孔(1952),且流通孔(1952)内部的前侧和后侧均设置有孔板(1953),两个孔板(1953)相对的一侧之间转动连接有转轴(1954),且转轴(1954)的表面套接有若干个桨叶(1955),所述缓流板(1951)和分流板(1941)靠近引导部(196)的一侧与引导部(196)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不锈钢换热管的干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板(110)呈等距均匀分布在壳体(11)的内部,且折流板(110)靠近壳体(11)内壁的一侧与壳体(11)之间形成折流通道。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鑫,徐伟,朱利,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金典制冷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