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钢结构件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强度钢结构件表面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1、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钢梁、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并采用硅烷化、纯锰磷化、水洗烘干、镀锌等除锈防锈工艺。
2、为了建筑钢材能多次利用,避免其出现浪费,在建筑钢材使用后,钢管表面有锈或者水泥等污渍需要进行清理,传统的方法是通过人工擦拭、打磨或者采用金属清洗剂清洗,人工擦拭或者打磨费时费力,且通常无法对建筑钢进行全面的清理,导致建筑钢表面有铁锈残留,残留的铁锈使得建筑钢继续生锈,降低了建筑钢的除锈质量,导致建筑钢锈蚀,减少使用寿命,再次使用时,存在安全隐患。
3、故而出现了钢结构件的表面处理装置,以代替传统的人工手段,对钢结构件进行打磨,目前,多数钢结构件表面处理装置,采用砂轮的方式对对钢结构件表面进行处理,但是,对于部分硬度较高的钢结构件,砂轮长时间的打磨会使得砂轮表面温度上升,从而产生扭曲、变形,影响后续的钢结构表面处理工作,故有待改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强度钢结构件表面处理装置,包括工作平台(1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平台(11)上设置有移位板(58),所述移位板(58)底部设置有移位装置,所述移位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移位板(58)在所述工作平台(11)上移动,所述移位板(58)的顶部设置有定位装置(12),所述工作平台(11)上设置有换挡滚筒(13),所述换挡滚筒(13)为截面为六边形的筒状结构,所述换挡滚筒(13)的每个侧壁上均设置有打磨砂轮(14),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冷凝箱,所述冷却箱(15)设置于所述换挡滚筒(13)上方,所述冷却箱(15)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所述打磨砂轮(14)穿设的穿设孔。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钢结构件表面处理装置,包括工作平台(1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平台(11)上设置有移位板(58),所述移位板(58)底部设置有移位装置,所述移位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移位板(58)在所述工作平台(11)上移动,所述移位板(58)的顶部设置有定位装置(12),所述工作平台(11)上设置有换挡滚筒(13),所述换挡滚筒(13)为截面为六边形的筒状结构,所述换挡滚筒(13)的每个侧壁上均设置有打磨砂轮(14),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冷凝箱,所述冷却箱(15)设置于所述换挡滚筒(13)上方,所述冷却箱(15)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所述打磨砂轮(14)穿设的穿设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钢结构件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位装置包括第一移位气缸(21)、第二移位气缸(22)、第一限位杆(211)及第二限位板(221),所述第一移位气缸(21)及所述第二移位气缸(22)均设置于工作平台(11)上,所述第一移位气缸(21)及所述第二移位气缸(22)的输出端垂直设置,所述第一限位杆(211)设置于所述第一移位气缸(21)的输出端,所述第一限位杆(211)远离所述第一移位气缸(21)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212),所述移位板(58)靠近所述第一限位槽(212)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滑块(213),所述第一限位滑块(213)与所述第一限位槽(212)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气缸与工作平台(11)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钢结构件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气缸及所述第二限位气缸的输出端均设置有衔接板(31),所述衔接板(31)与所述第一限位气缸及所述第二限位气缸的输出端均为垂直设置,所述衔接板(31)靠近所述移位板(58)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稳定杆(32),若干所述稳定杆(32)平行排列,所述稳定杆(32)远离所述衔接板(31)的一端与所述移位板(58)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钢结构件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滚筒(13)包括连接板(4)、连接杆(41)及伺服电机(42),所述连接杆(41)设置有六个,六个所述连接板(4)呈六边形摆放,所述连接杆(41)设置于所述每个连接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玲,
申请(专利权)人:索菲丝智能科技盐城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