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叠前叠后地震属性的油气储层孔隙度智能预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04863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16 2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综合叠前叠后地震属性的油气储层孔隙度智能预测方法,属于地震资料处理技术领域,其包括以下步骤:S101、基于叠后地震多属性进行油气储层孔隙度初步预测;S102、叠前叠后地震多属性排序优选;S103、综合叠前叠后地震属性进行油气储层孔隙度智能预测。本发明专利技术借助了叠前叠后地震属性的各自优点,通过将叠后地震多属性转换成孔隙度再与叠前地震多属性进行联合,从而解决了地震反射属性与地层属性两类属性的融合问题,并借助人工智能算法在数据融合方面的优势,与单独叠后或叠前属性预测结果相比,综合叠前叠后地震属性的油气储层孔隙度智能预测精度提高了15.5%,由此提高了油气储层物性预测的准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地震资料处理,具体为综合叠前叠后地震属性的油气储层孔隙度智能预测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我国油气勘探开发的持续推进,陆上复杂油气藏已经成为维护国家能源战略安全的主阵地,包括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中深层油气藏、非常规油气藏,地质目标的日益复杂化对地震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质理论和技术创新对油气勘探的决定性作用愈加突出,既要通过高密度高分辨率的地震数据对构造细节进行精细刻画,又要对油气储层的物理性质进行直接的三维空间表征,据此可以进行储量评估、产量预测、勘探决策和开发设计。

2、陆相油气储层薄而且横向变化快,储层物性预测难度大,传统基于模型的确定性反演结果分辨率低、多解性强,据此进行勘探决策的风险较高,与之相比,随机地震反演尽管能够提高分辨率和可靠性,并能对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行统计定量评价,但是,由于计算流程复杂、计算效率低,在业界的应用推广普及程度仍然不高,石油勘探开发行业拥有海量的三维分布地震数据和一维测井数据,如何从这些海量数据中提取有用的勘探信息是地球物理解释人员的首要任务,传统人工地震解释非常耗时耗力,需要引入人工智能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综合叠前叠后地震属性的油气储层孔隙度智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叠前叠后地震属性的油气储层孔隙度智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01中,基于叠后地震多属性进行油气储层孔隙度初步预测,基于提取得到的多种叠后地震属性,利用人工智能算法进行油气储层孔隙度的预测,从而将地层反射属性转换成地层属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叠前叠后地震属性的油气储层孔隙度智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02中,进一步提取得到多种叠前地震属性,并进行叠前叠后地震多属性的排序优选,包括多种叠后地震属性和多种叠前地震属性,以及S101中得到的...

【技术特征摘要】

1.综合叠前叠后地震属性的油气储层孔隙度智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叠前叠后地震属性的油气储层孔隙度智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01中,基于叠后地震多属性进行油气储层孔隙度初步预测,基于提取得到的多种叠后地震属性,利用人工智能算法进行油气储层孔隙度的预测,从而将地层反射属性转换成地层属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叠前叠后地震属性的油气储层孔隙度智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02中,进一步提取得到多种叠前地震属性,并进行叠前叠后地震多属性的排序优选,包括多种叠后地震属性和多种叠前地震属性,以及s101中得到的油气储层孔隙度初步预测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叠前叠后地震属性的油气储层孔隙度智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03中,综合叠前叠后地震属性进行油气储层孔隙度的智能预测,从而得到油气储层孔隙度的最终预测结果。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综合叠前叠后地震属性的油气储层孔隙度智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国华张卫平周晋科杨玉龙孙福刚王亮杨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