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山地大坡度地形的柔性支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04056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16 2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山地大坡度地形的柔性支架结构,包括端梁支架和边锚桩,所述端梁支架上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上、下方分别连接端梁和支撑桩,所述端梁上设有连接板,两侧所述端梁支架的连接板上共同连接承重索,相邻榀所述承重索上安装有光伏组件;所述连接板上沿承重索同向延展方向连接斜拉索,所述斜拉索的远离承重索的一端连接在边锚桩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端梁支架的支撑柱竖立安装在承重索和斜拉索的角平分线上,使得承重索和斜拉索上的拉力可以达到最大程度的自平衡,从而大大降低端撑及支撑柱所承受的水平力,降低了对支撑桩的要求,增大了柔性支架结构的承重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支架,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山地大坡度地形的柔性支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光伏支架被称为光伏电站的“骨骼”,是光伏发电系统中为了支撑、固定光伏组件而设计安装的特殊结构件,是光伏系统中的重要支撑结构。作为光伏系统中的重要支撑结构,安全性及安装的便捷性是其核心要求。

2、而现有山地柔性支架在使用时,由于地形的特殊性,不仅安装十分不便,出现施工速度慢、工期不可控的情况发生,而且柔性支架的跨度受到地形起伏影响较大,机械化程度不高,导致人工成本大大增加。柔性支架为安装光伏组件,所需要布置的桩基础为满足其承重条件布置较多,以及为保障光伏组件在山地环境中的稳定性,导致用钢量大,极大的增加了其施工成本,因此在降低用钢量的同时如何确保柔性支架稳定即为关键。而且如何方便后期检修与运行维护,甚至考虑退役拆除等,也是未来柔性支架在山地地区使用所需考虑的重点内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保证稳定性的同时,具备跨度大且可应用于山地等复杂地形的柔性支架结构。为此,本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山地大坡度地形的柔性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端梁支架和边锚桩(9),所述端梁支架上设置有支撑柱(3),所述支撑柱(3)的上、下方分别连接端梁(1)和支撑桩(4),所述端梁(1)上设有连接板(5),两侧所述端梁支架的连接板(5)上共同连接承重索(10),相邻榀所述承重索(10)上安装有光伏组件(13);所述连接板(5)上沿承重索(10)同向延展方向连接斜拉索(12),所述斜拉索(12)的远离承重索(10)的一端连接在边锚桩(9)上,所述斜拉索(12)和承重索(10)之间形成夹角部,所述端梁支架设置于夹角部的角平分线上,以使柔性支架结构达到自平衡状态;p>

2.根据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山地大坡度地形的柔性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端梁支架和边锚桩(9),所述端梁支架上设置有支撑柱(3),所述支撑柱(3)的上、下方分别连接端梁(1)和支撑桩(4),所述端梁(1)上设有连接板(5),两侧所述端梁支架的连接板(5)上共同连接承重索(10),相邻榀所述承重索(10)上安装有光伏组件(13);所述连接板(5)上沿承重索(10)同向延展方向连接斜拉索(12),所述斜拉索(12)的远离承重索(10)的一端连接在边锚桩(9)上,所述斜拉索(12)和承重索(10)之间形成夹角部,所述端梁支架设置于夹角部的角平分线上,以使柔性支架结构达到自平衡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山地大坡度地形的柔性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锚桩(9)与斜拉索(12)之间的夹角为75-105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山地大坡度地形的柔性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3)上设置有分别与端梁(1)两端连接的端撑(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山地大坡度地形的柔性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梁(6)上设置有索卡(101),所述索卡(101)与中梁(6)之间形成仅供承重索(10)穿过的通道,以使相邻榀承重索(10)共同连接在中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悦孙杏建施勇石玉斌贾献林王康杰高晓玉陈修欢吕国儿楼巍郝俊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