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窄内腔复杂型面用高温防护涂层自动涂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03410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16 2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高温防护涂层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窄内腔复杂型面用高温防护涂层自动涂覆装置。该装置包括涂覆箱体、泵式循环超声振动涂覆装置、温湿度控制与检测装置、传送装置、操作面板,操作面板安放在涂覆箱体的前面,操作面板的连接线分别与泵式循环超声振动涂覆装置、温湿度控制与检测装置、传送装置相连接,涂覆箱体的后面开有箱体门,传送装置设置于箱体门外侧,窄内腔复杂型面工件在传送装置的运送下通过箱体门进入涂覆箱体。该装置实现了“料动件不动”的涂覆方式,解决了内腔狭窄、形状复杂的工件高温防护涂层的涂覆技术难题,有效避免了窄内腔复杂型面工件所制备涂层的流挂、堆积、厚度均匀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温防护涂层,特别是关于一种窄内腔复杂型面用高温防护涂层自动涂覆装置


技术介绍

1、航空航天先进动力系统的发展趋势是不断提升工作温度与效率,这对关键热端部位的耐高温性能提出了更为严苛挑战,因此高温表面涂层防护技术成为关键。高温防护涂层具有降低基材温度、化学稳定性好、抗高温腐蚀与氧化等优点,已在先进发动机热端部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高温防护涂层涂覆的方法主要有刷涂法、喷涂法及浸涂法等。针对内腔狭窄并具有复杂型面的工件无法采用刷涂法和喷涂法,浸涂法是主要制备途径。浸涂法通常采用“件动料不动”的涂覆方式”,即用人工或机械将工件浸入到浆料中,然后匀速提出工件,沥干余料,使工件表面形成一层涂膜的过程,具有设备简单、投资小、操作方便,浆料利用率高、损耗小等优点,但由于其工艺局限性,对于窄内腔的工件容易造成涂层上薄下厚、工件下边缘流挂、堆积等现象,尤其对于一些形状复杂、涂层均匀性要求高、非浸涂表面防护难度大的零部件,无法满足涂层制备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窄内腔复杂型面用高温防护涂层自动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涂覆箱体、泵式循环超声振动涂覆装置、温湿度控制与检测装置、传送装置、操作面板,操作面板安放在涂覆箱体的前面,操作面板的连接线分别与泵式循环超声振动涂覆装置、温湿度控制与检测装置、传送装置相连接,涂覆箱体的后面开有箱体门,传送装置设置于箱体门外侧,窄内腔复杂型面工件在传送装置的运送下通过箱体门进入涂覆箱体,泵式循环超声振动涂覆装置放置于涂覆箱体的一侧,温湿度控制与检测装置放置于涂覆箱体内的上方;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窄内腔复杂型面用高温防护涂层自动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吸入泵和排出泵为蠕动泵,浆料通过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窄内腔复杂型面用高温防护涂层自动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涂覆箱体、泵式循环超声振动涂覆装置、温湿度控制与检测装置、传送装置、操作面板,操作面板安放在涂覆箱体的前面,操作面板的连接线分别与泵式循环超声振动涂覆装置、温湿度控制与检测装置、传送装置相连接,涂覆箱体的后面开有箱体门,传送装置设置于箱体门外侧,窄内腔复杂型面工件在传送装置的运送下通过箱体门进入涂覆箱体,泵式循环超声振动涂覆装置放置于涂覆箱体的一侧,温湿度控制与检测装置放置于涂覆箱体内的上方;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窄内腔复杂型面用高温防护涂层自动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吸入泵和排出泵为蠕动泵,浆料通过吸入泵和排出泵以0l/min~10l/min的速度进行循环,使浆料顺利吸入与导出。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窄内腔复杂型面用高温防护涂层自动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传送装置包括涂覆密封工装、轨道、平板车,具体结构如下:工件安装于涂覆密封工装的腔体中,使工件始终保持直立状态,涂覆密封工装设置于平板车上,平板车与轨道传动配合。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窄内腔复杂型面用高温防护涂层自动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轨道连通涂覆箱体与加热炉,使工件在两道工序之间来回转移,形成自动化系统;传送装置运行速度在0mm/min~200mm/min可控,控制精度为0.5mm/min ~2mm/mi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甲徐娜栾胜家常新春马雪松王琴艾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