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实现梯次释放的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203161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16 23: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实现梯次释放的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浓缩的疫苗溶液作为内水相,可降解材料有机溶液作为油相,PVA水溶液作为外水相,采用双十字通道的液滴微流控平台,制备水包油包水形态的疫苗微液滴,冷冻干燥得疫苗微球;疫苗微球、水和聚合物基质混合均匀组成混合溶液,浇筑到聚二甲基硅氧烷微针模具上,得负载疫苗微球的微针贴片针体;聚合物基质溶液浇筑到负载疫苗微球的微针模具上部分,制作微针的背衬部分,离心,干燥得可实现梯次释放的微针贴片。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调整微球本身的材质、粒径等参数,控制其在体内释放的速度,从而实现一次给药过程,药物或者制剂分批次释放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材料,具体涉及一种可实现梯次释放的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1、载药微球的微针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给药技术,是一种能够将药物输送到皮肤上的微细针阵列技术,该技术采用一种微创的给药方式,将微球搭载于微针针尖上,实现透皮给药,因此逐渐受到关注。目前,微针技术已被广泛研究用于传递多种药物、疫苗等,针尖用于刺破皮肤,针体用于负载药物。借助新兴技术完成搭载药物,尤其是疫苗,优化传统微针的剂型转换,是制约其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专利cn112472662a公开了一种可控给药的载药微球-微针阵列、制备方法及应用,基于微流控技术制备粒径大小均匀的水凝胶载药微球,将载药微球置于被水凝胶溶液充满的棱锥微针模板,固化后移去模板得到聚合物微球‑微针阵列,其制备的微球‑微针阵列中的载药微球有良好球形度和药物释放率,且均匀填充于每个针尖,微针刺入皮肤辅助微球在皮下均匀分布,从而达到可控地经皮给药的目的。这种可控给药的聚合物 载药微球‑微针阵列具有药物可控性好、制备成本低、操作简易等优点,实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实现梯次释放的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实现梯次释放的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可降解材料为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甲酰化明胶GelMA和聚乙二醇PEG中的一种,可降解材料有机溶液的质量浓度为3~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实现梯次释放的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的疫苗为一种或多种,采用不同的可降解材料包裹同种或不同的疫苗,控制内水相、油相和相的流量,实现疫苗的不同批次释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实现梯次释放的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实现梯次释放的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实现梯次释放的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可降解材料为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甲酰化明胶gelma和聚乙二醇peg中的一种,可降解材料有机溶液的质量浓度为3~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实现梯次释放的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的疫苗为一种或多种,采用不同的可降解材料包裹同种或不同的疫苗,控制内水相、油相和相的流量,实现疫苗的不同批次释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实现梯次释放的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内水相和油相的流量比为1:2~6,内水相和外水相的的流量比为1:10~20,内水相是流量为0.15~0.3ml/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实现梯次释放的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疫苗微球的粒径为10~120μ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凡达乔欣羽潘文韬刘德润王昱涵孙晓萌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