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1、液晶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是目前市场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显示产品,其生产工艺技术十分成熟,产品良率高,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市场接受度高。通常液晶显示面板由彩膜基板、阵列基板、夹于彩膜基板与阵列基板之间的液晶及密封框胶组成。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遮光层外扩,提升抗挤压能力,但牺牲开口率,或利用支撑柱对顶设计,提升开口率,增加制备工艺难度,因此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还需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提高显示面板的抗挤压性能,减少漏光风险,保证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3、所述第一基板设置有平坦化层,所述平坦化层靠近所述液晶层一侧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凹槽结构以及位于相邻所述凹槽结构之间的凸起结构,
4、所述第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任意平行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垂直出光方向的平面内,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最小宽度为W1,所述凹槽结构的最大宽度为W2,其中,W1>W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结构呈阵列排布,所述凸起结构包括位于相邻两行所述凹槽结构之间的第一凸起结构,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凸起结构至少部分交叠。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任意平行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垂直出光方向的平面内,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最小宽度为w1,所述凹槽结构的最大宽度为w2,其中,w1>w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结构呈阵列排布,所述凸起结构包括位于相邻两行所述凹槽结构之间的第一凸起结构,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凸起结构至少部分交叠。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处于挤压状态下时,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与至少一个所述凹槽结构至少部分交叠。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第二支撑结构,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与所述平坦化层靠近所述液晶层的表面接触,且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与所述凸起结构交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第二支撑结构,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与所述平坦化层之间的间距为h1,所述凹槽结构的深度为h2,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高度为h3,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的高度为h4,其中,h1<h2,h4=h3+h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处于挤压状态下时,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与所述凹槽结构不交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处于挤压状态下时,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与所述平坦化层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与所述凹槽结构至少部分交叠。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膜结构至少包括第一彩膜结构和第二彩膜结构,所述第一彩膜结构的光线透过率大于所述第二彩膜结构的光线透过率;所述凹槽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一彩膜结构对应的第一凹槽结构和与所述第二彩膜结构对应的第二凹槽结构,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凹槽结构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二凹槽结构的深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哲,洪晓霞,彭旭辉,康佳琪,王晨鹏,翁徐阳,陈泓,祝卿皓,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天马光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