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介入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01823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16 2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血管介入导管,包括主导管和辅导管,辅导管与主导管可分离地连接,并被允许在连接状态与分离状态之间切换,导管被配置为输送至血管内的过程中,辅导管处于连接状态,辅导管近端形成为固定端且与主导管近端相对固定连接,辅导管远端形成为自由端且伸出主导管远端,辅导管远端在接触血管内壁后自行缩向主导管远端而滑过血管内壁以顺应血管,并在滑过血管内壁而释放应力后恢复原状,使得导管快速通过血管,导管被配置为输送至血管到位后,辅导管切换至分离状态以与主导管分离。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导管能够有效地通过迂曲的血管路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血管的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血管介入导管


技术介绍

1、血管介入导管是介入治疗中不可或缺的医疗器械,它被输送至血管内并精确引导至目标位置,为诊断或治疗操作开辟路径,如输送其他器械或抽吸血栓。

2、为了便于导管顺应血管而到达较远的目标位置,中国技术专利cn219307676u提出一种变径导管,将导管的远端设置为变径管状,使得导管远端能适应血管弯折。然而,这种变径构造虽增强了通过复杂血管的能力,但也带来了问题:缩小的远端腔径可能阻碍后续治疗器械的顺畅传输或降低血栓抽吸效率,并可能因远端构造形态而对脆弱的血管内壁构成伤害。

3、针对上述技术挑战,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9908453a在原有导管的基础上增加了推送管,利用推送管的远端辅助导管克服血管迂曲带来的推进难题,通过预先将导丝经推送管远端的导丝入口导入导丝通道,随后将推送管推入导管并伸出导管远端,以引导导管顺利通过曲折血管。尽管这一设计既保留了导管的原有形态,又改进了导管的通过性能,但是推送管远端与血管壁的直接硬接触仍可能导致血管损伤,未能完全排除操作中的安全隐患。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血管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导管(100)和辅导管(200),辅导管(200)与主导管(100)可分离地连接,并被允许在连接状态与分离状态之间切换,导管被配置为输送至血管内的过程中,辅导管(200)处于连接状态,辅导管(200)近端形成为固定端且与主导管(100)近端相对固定连接,辅导管(200)远端形成为自由端且伸出主导管(100)远端,辅导管(200)远端在接触血管内壁后自行缩向主导管(100)远端而滑过血管内壁以顺应血管,并在滑过血管内壁而释放应力后恢复原状,使得导管快速通过血管,导管被配置为输送至血管到位后,辅导管(200)切换至分离状态以与主导管(100)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管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导管(100)和辅导管(200),辅导管(200)与主导管(100)可分离地连接,并被允许在连接状态与分离状态之间切换,导管被配置为输送至血管内的过程中,辅导管(200)处于连接状态,辅导管(200)近端形成为固定端且与主导管(100)近端相对固定连接,辅导管(200)远端形成为自由端且伸出主导管(100)远端,辅导管(200)远端在接触血管内壁后自行缩向主导管(100)远端而滑过血管内壁以顺应血管,并在滑过血管内壁而释放应力后恢复原状,使得导管快速通过血管,导管被配置为输送至血管到位后,辅导管(200)切换至分离状态以与主导管(100)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导管(200)包括自近端至远端依次连接的固定段(202)、形变段(203)和导向段(204),形变段(203)用于在导向段(204)接触血管内壁后发生形变以允许导向段(204)缩向主导管(100)远端,并在导向段(204)滑过血管内壁后恢复形变以驱使导向段(204)恢复原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管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段(203)位于主导管(100)内且韧性大于固定段(202)、导向段(20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管介入导管,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荆洪娟付平黄嘉平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亿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