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刚石SGT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01816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16 2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金刚石SGT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包括漏极金属,所述漏极金属的上方设置有n型衬底、n型漂移层以及栅极介质,所述栅极介质内部的下方设置有屏蔽栅,所述栅极介质内部的上方设置有栅极金属;所述n型漂移层的上方还设置有n+均流层,所述n+均流层的上方设置有p+阱区,所述p+阱区的上方设置有n+源区,所述n+源区的上方设置有源极金属。通过设置较深的p+阱区和栅极金属之间的优化布局,有效防止了栅极介质的击穿,提高了栅极的可靠性;此外,通过增加p+阱区的掺杂浓度与n+均流层的设计,不仅减少了制备流程,还优化了电子的分布和流动,降低了栅电荷和导通电阻,提高了器件的整体性能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具体为一种金刚石sgt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金刚石作为超宽禁带半导体器件的代表之一,禁带宽度约5.5ev,临界击穿场强高达10mv/cm,电子饱和速度为3×107cm/s,但是由于工艺发展阶段问题,其厚外延和深刻蚀工艺还不成熟,器件结构发展还有空间。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sgt器件结构,实现了器件结构工艺简单和低损耗特点的兼具,并通过采用分布外延和离子注入结合的方式,实现了sgt结构的制备。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金刚石sgt器件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金刚石sgt器件,包括漏极金属,所述漏极金属位于该器件的最底端,所述漏极金属的上方设置有n型衬底,所述n型衬底的上方设置有n型漂移层,所述n型漂移层的上方设置有栅极介质,所述栅极介质内部的下方设置有屏蔽栅,所述栅极介质内部的上方设置有栅极金属;

<p>3、所述n型漂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刚石SGT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漏极金属,所述漏极金属位于该器件的最底端,所述漏极金属的上方设置有n型衬底,所述n型衬底的上方设置有n型漂移层,所述n型漂移层的上方设置有栅极介质,所述栅极介质内部的下方设置有屏蔽栅,所述栅极介质内部的上方设置有栅极金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刚石SGT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衬底的厚度为1μm,所述n型衬底的掺杂浓度为5×1018cm-3,所述n型漂移层的厚度为5-8μm,所述n型漂移层的掺杂浓度为1×1017cm-3~5×1017cm-3,所述栅极介质为二氧化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刚石SGT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刚石sgt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漏极金属,所述漏极金属位于该器件的最底端,所述漏极金属的上方设置有n型衬底,所述n型衬底的上方设置有n型漂移层,所述n型漂移层的上方设置有栅极介质,所述栅极介质内部的下方设置有屏蔽栅,所述栅极介质内部的上方设置有栅极金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刚石sgt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衬底的厚度为1μm,所述n型衬底的掺杂浓度为5×1018cm-3,所述n型漂移层的厚度为5-8μm,所述n型漂移层的掺杂浓度为1×1017cm-3~5×1017cm-3,所述栅极介质为二氧化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刚石sgt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栅的底部到栅极介质底部的厚度为500nm,所述屏蔽栅最右侧到栅极介质最右侧的距离为200-300nm,所述屏蔽栅最左侧到栅极介质最左侧的距离为200-300nm,所述屏蔽栅的厚度为30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刚石sgt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n+源区的厚度为300nm,所述栅极金属的厚度为200nm,所述屏蔽栅的顶部到栅极金属的底部的厚度为300nm,所述栅极金属的厚度为500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刚石sgt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p+阱区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刚李成兵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港祥辉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