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尤其涉及一种自养异养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1、近年来,以活性污泥法为主的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临着一系列问题,其中包括占地大、能耗高和处理效果不佳的挑战。传统工艺通常需要占用大面积土地资源,并且使用大量能源供应曝气设备和污泥处理设备,需投加外源有机物为反硝化提供碳源,导致能源消耗和运营成本增加。此外,这些工艺抗冲击负荷能力差,对水质水温波动敏感,对于一些难降解有机物质、氮和磷等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有限,无法稳定满足高标准水质要求。
2、目前,随着行业发展,也衍生出一些经济、高效、节能的处理技术,例如,硫自养反硝化技术利用硫酸盐还原菌实现反硝化过程,减少了外源碳源的需求,降低了成本。生物接触氧化技术通过结合接触氧化和生物膜来提高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并实现高浓度污水处理和一体化运行。同步硝化反硝化技术整合了硝化和反硝化过程,提升氮的去除效率和处理稳定性。但是,如何将上述技术进行合理的耦合构建,同步发挥其效能,保证污水处理效果是当下行业的一个难题。
3、因此,如何基于对现有技术缺陷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养异养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方体结构的池体(1),所述的池体(1)内设有用于将外部污水注入池体内的进水口(11)、用于将池体内处理后的处理水排出的出水口(12)以及用于沉淀在池体内的污泥排出的污泥排出口(13);所述的进水口(11)设置在池体(1)的一端的下部;所述的出水口(12)设置在池体(1)的另一端上部;所述的污泥排出口(13)设置在池体(1)的底部;与出水口同侧的池体(1)的一端的外侧壁上设有一L型挡板(14);所述的L型挡板(14)设置在池体(1)的外侧壁的上部,并通过L型挡板在池体侧壁外侧形成用于将处理后的清水排出的排水槽(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养异养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方体结构的池体(1),所述的池体(1)内设有用于将外部污水注入池体内的进水口(11)、用于将池体内处理后的处理水排出的出水口(12)以及用于沉淀在池体内的污泥排出的污泥排出口(13);所述的进水口(11)设置在池体(1)的一端的下部;所述的出水口(12)设置在池体(1)的另一端上部;所述的污泥排出口(13)设置在池体(1)的底部;与出水口同侧的池体(1)的一端的外侧壁上设有一l型挡板(14);所述的l型挡板(14)设置在池体(1)的外侧壁的上部,并通过l型挡板在池体侧壁外侧形成用于将处理后的清水排出的排水槽(15);所述的排水槽(15)与出水口(12)连通;所述的池体(1)内还设有导流墙(2)、用于处理废水中的污染物的自养反硝化装置(3)和生物接触氧化装置(4)以及用于推动反应区内污水循环流动的推流装置(5);所述的导流墙(2)沿着池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池体(1)中部,并通过导流墙将池体的中部分隔成左右两个污水处理区,两个污水处理区的两端连通;所述的两个污水处理区内上均依次设有推流装置(5)、自养反硝化装置(3)以及生物接触氧化装置(4);设置在两个污水处理区内的推流装置在池体内部呈对角分布,并通过设置在两个污水处理区内的推流装置联合作用推动两个污水处理区处理的污水在池体内循环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养异养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设置在两个污水处理区的推流装置在池体内部成对角分布;所述的自养反硝化装置(3)和生物接触氧化装置(4)依次设置在推流装置的前方,并利用推流装置(5)推动污水沿着污水处理区向前移动,并依次经过自养反硝化装置(3)和生物接触氧化装置(4)进行污水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养异养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池体(1)内部的四个角均采用圆弧形倒角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养异养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养反硝化装置(3)包括自养反硝化支架和可拆卸安装在自养反硝化支架上的填料组件(35);所述的自养反硝化支架包括底座(31)、固定块(32)、设置在底座(31)和固定块(32)之间的连接杆(33)、设置在固定块(32)上方的吊环(34);所述的底座(31)上设有固定槽,所述的固定块上设有数量与固定槽数量相同的固定孔;所述的固定槽的大小与固定孔的大小相同,且每一个固定槽的正上方与一固定孔相对应;所述的填料组件(35)从固定块的固定孔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东豪,耿春茂,廖志军,刘广停,张信武,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科清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