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体式医用内窥镜及手术系统,属医疗器械产品。
技术介绍
1、现有的医用内窥镜导管种类繁多,临床使用时通常需经过鞘管的导向与保护,现有技术的鞘管与内窥镜导管为分体设计,二者结合后相对位置关系并不稳定,使用时将内窥镜导管插入鞘管内腔,手术者把持内窥镜导管尾部的手柄操作,手指一旦放松会导致内窥镜导管位置偏移,图像同步脱失,若需找到脱失前图像,需再次操作手柄,费时费力,如经由置入输尿管内的鞘管进行激光碎石手术,内窥镜导管需在鞘管内腔反复进退及旋转,手术者持续把持内窥镜导管尾部手柄,手指疲劳后易导致操作精度的下降及操作失误的频发,尤其会导致激光错误释放误伤泌尿系统粘膜;而且长度接近1m的内窥镜导管从鞘管内腔退出时易于被环境中微生物或其他有害颗粒物污染,污染后的内窥镜导管再次进入体内后会导致感染及其他损伤;同时,激光碎石手术用的细长的激光光纤由手术者插入内窥镜导管工作通道,操作步骤繁琐,费时费力,同样接近1m长度的激光光纤也易被环境污染,且激光光纤的操作也由人力进行,枯燥的重复操作使人易于疲劳,误操作难以避免,不同程度的激光误伤粘
...【技术保护点】
1.连体式医用内窥镜,包括:内窥镜导管(1),细长的内窥镜导管(1)上设有光学组件及至少一条贯穿头尾的工作通道(10),工作通道(10)设有使用时进入体内的工作通道内开口(101)及位于体外的工作通道外开口(102);鞘管(3),套设在内窥镜导管(1)外,鞘管(3)设有使用时进入体内的鞘管内开口(311)及位于体外的鞘管外开口(312),其特征在于:内窥镜导管(1)外设有可容纳内窥镜导管(1)的动态隔离体(2),动态隔离体(2)通过中空的连接部(21)与鞘管外开口(312)相连;动态隔离体(2)通过活动部(22)调节其对内窥镜导管(1)容纳的长度,活动部(22)为易于
...【技术特征摘要】
1.连体式医用内窥镜,包括:内窥镜导管(1),细长的内窥镜导管(1)上设有光学组件及至少一条贯穿头尾的工作通道(10),工作通道(10)设有使用时进入体内的工作通道内开口(101)及位于体外的工作通道外开口(102);鞘管(3),套设在内窥镜导管(1)外,鞘管(3)设有使用时进入体内的鞘管内开口(311)及位于体外的鞘管外开口(312),其特征在于:内窥镜导管(1)外设有可容纳内窥镜导管(1)的动态隔离体(2),动态隔离体(2)通过中空的连接部(21)与鞘管外开口(312)相连;动态隔离体(2)通过活动部(22)调节其对内窥镜导管(1)容纳的长度,活动部(22)为易于弯曲的包括细长膜袋状、细长波纹管状在内的之一者或多者形状组成,内窥镜导管(1)容纳于动态隔离体内腔(220);动态隔离体(2)活动部(22)一端与连接部(21)相连,另一端与内窥镜导管(1)尾部件(13)直接或间接相连;尾部件(13)上设有易于与外部构件装配的连接区域(135)及对外的电子接口(1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体式医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鞘管尾部(33)设有允许流体通过的入水侧支331及出水侧支332,入水侧支331及出水侧支332分别连接灌注模块(47)及负压吸引模块(48);内窥镜导管(1)尾部件(13)上设有调节内窥镜导管(1)头部(11)部分区域弯曲方向和/或弯曲程度的调控体(132),调控体(132)上设有与外部动力部件连接的装配孔或装配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体式医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部轮廓整体或局部呈蜗状和/或盘状的输送体容纳盘(6),输送体容纳盘出口(601)与尾部件(13)上工作通道外开口(102)和/或侧向开口(133)直接对接,输送体容纳盘壳体(60)内设有细长的输送体导向空间(600),输送体导向空间(600)经由输送体容纳盘出口(601)对外连通,输送体(64)至少部分位于输送体导向空间(600)内,输送体(64)为导丝、结石篮、碎石光纤、各类组织消融导管、造影导管、栓塞导管、理化信息采集导管、负压吸引管之任意一者。
4.一种手术系统,用于操控上述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连体式医用内窥镜,手术系统具有升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东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仰生恒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