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复旦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纤维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01501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16 23: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柔性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纤维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包括:将微米级高分子弹性体薄膜基底形成于底板表面,高模量岛状聚合物膜和岛状氧化物膜作为缓冲层,采用平面器件微纳加工工艺依次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各功能层,最后通过卷膜法将器件整体由底板剥离,形成纤维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高模量岛状聚合物膜和岛状氧化物膜作为缓冲层,增强了纤维器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耐形变能力。通过卷膜方法使聚合物膜和氧化物膜形成多层同轴自封装层,无需额外封装层,同时引入平面器件微纳加工工艺得到精细像素点,实现在空气环境下纤维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像素点显示长久稳定工作,在柔性电子可穿戴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柔性电子,具体涉及一种纤维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显示器件是电子设备实现信息交互的核心部件。随着可植入医疗器件、可穿戴设备、智能织物等新一代电子设备的蓬勃发展,对高度柔性的显示器件的需求正在增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是以有机半导体材料为发光主体的电致发光器件,可广泛应用于照明与显示等领域。与传统的液晶显示器和射线管显示器相比,有机发光二极管具有宽视角、高阶对比度、快速响应、低驱动电压、低功耗、高发光效率、可实现全彩显示等特点,被誉为第三代显示领域的“梦幻显示器”。

2、目前国内外研究报道主要聚焦于薄膜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器件柔性,仍难以满足电子设备高度柔性化、轻量化、舒适化的发展要求。同时,由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各功能层对水氧极度敏感,需额外进行严格的封装,导致器件的柔性受到限制。少数几篇关于纤维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报道(adv.electron.mater.2015,1,1500103;nano lett.2018,18,347-356)采用了浸涂法或原子层沉积法在平滑处理后的纤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纤维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高分子弹性体基底材料为硅橡胶(PDMS-RT601)、聚氨酯、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或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高分子弹性体基底的厚度为5-100μm;高分子弹性体基底通过旋涂法、喷涂法或刮膜法制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步骤(2)中所述的聚合物缓冲层的材料为聚酰亚胺、聚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醇(PVA)、聚乙烯、聚丙烯或派瑞林;聚合物缓冲层的厚度为100nm-2μm;聚合物缓冲层通过旋涂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纤维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高分子弹性体基底材料为硅橡胶(pdms-rt601)、聚氨酯、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或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高分子弹性体基底的厚度为5-100μm;高分子弹性体基底通过旋涂法、喷涂法或刮膜法制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步骤(2)中所述的聚合物缓冲层的材料为聚酰亚胺、聚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醇(pva)、聚乙烯、聚丙烯或派瑞林;聚合物缓冲层的厚度为100nm-2μm;聚合物缓冲层通过旋涂法、喷涂法或气相沉积法形成于高分子弹性体薄膜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氧化物缓冲层材料为三氧化铝、三氧化钼或氧化锌;氧化物缓冲层的厚度为5-15nm;氧化物缓冲层通过热蒸镀或磁控溅射法形成于聚合物缓冲层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单元为正型结构或倒置结构;正型结构设置时,各功能层制备顺序从下到上依次为导电阳极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导电阴极层;倒置结构设置时,从下到上依次为导电阴极层、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发光层、空穴传输层、导电阳极层。

6.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培宁陈珂王臻杜沁浩彭慧胜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