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变速箱压装,尤其涉及一种油封和轴承外圈与变速箱壳体同时压装工装。
技术介绍
1、目前,将油封和轴承外圈安装到变速箱壳体内的目标位置时,一般采用分开压装的方式进行;这样的安装操作比较简单,但效率比较低。
2、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种油封、轴承一体压装工装,包括浮动压头和定位块,浮动压头用于供油封定位于壳体,定位块套接于浮动压头的外部,定位块用于供轴承外圈定位于壳体;此外,工装还包括引导杆,引导杆与定位块固接并设于浮动压头的中心孔中,引导杆可带动定位块和轴承外圈运动,以实现轴承外圈的定位安装;同时,浮动压头的外部套接有与定位块接触相抵的弹性件,弹性件可向浮动压头提供供油封装配于壳体的弹性力。
3、这样一来,相较于传统分为两个工序压装油封和轴承外圈的方式,上述所提供的油封、轴承一体压装工装,将分别用于油封与轴承外圈定位的元件组合在一起,并使定位块和浮动压头二者装配于引导杆上,并通过引导杆带动定位块和浮动压头运动,以分别实现轴承外圈和油封的在壳体中的定位;同时,弹性件的设置有利于浮动压头实现沿轴向的自动对心,从而能够保证油封角度的自动纠正要求。
4、然而,申请人同时发现,上述油封、轴承一体压装工装存在以下三点缺陷:(1)部件多,导致结构复杂;(2)引导杆与变速箱壳体之间无法定位;(3)油封由弹性件提供压力以压入壳体,但由于壳体和油封过盈量并不是固定值,从而会导致油封与壳体的相对位置偏差较大,并容易造成油封与半轴密封处错位,以造成密封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封和轴承外圈与变速箱壳体同时压装工装,用于解决现有的变速箱上油封和轴承外圈分开压装导致效率低的技术问题,其能够有效提高压装效率,并降低变速箱壳体与压机之间定位精度,同时结构简单,压装用时短。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油封和轴承外圈与变速箱壳体同时压装工装,包括: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与变速箱壳体的大端面处的销孔形成匹配的相对位置;所述定位板的中间处的圆柱孔内设置有轴承外圈,同时所述定位板的中间处的所述圆柱孔内设置有压块;所述压块的外侧套设有油封,且轴承外圈导向块与所述压块固定于一起。
4、可选地,所述定位板通过两个凸台与变速箱壳体的大端面处的销孔形成匹配的相对位置。
5、可选地,所述定位板通过两个销与变速箱壳体的大端面处的销孔形成匹配的相对位置。
6、具体地,所述轴承外圈导向块通过螺栓与所述压块固定于一起。
7、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油封和轴承外圈与变速箱壳体同时压装工装具有以下优势:
8、本技术提供的油封和轴承外圈与变速箱壳体同时压装工装中,由于定位板直接与变速箱壳体的大端面处的销孔形成匹配的相对位置,因此定位精度高;由于通过定位板为轴承外圈和压块提供定位,并且压块将轴承外圈和油封同时压装到位,因此油封与轴承外圈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从而相对位置偏差极小;由此分析可知,本技术提供的油封和轴承外圈与变速箱壳体同时压装工装,其结构简单,同时定位板与变速箱壳体端面销孔定位,且油封与轴承外圈相对位置偏差较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封和轴承外圈与变速箱壳体同时压装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与变速箱壳体的大端面处的销孔形成匹配的相对位置;所述定位板的中间处的圆柱孔内设置有轴承外圈,同时所述定位板的中间处的所述圆柱孔内设置有压块;所述压块的外侧套设有油封,且轴承外圈导向块与所述压块固定于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封和轴承外圈与变速箱壳体同时压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通过两个凸台与变速箱壳体的大端面处的销孔形成匹配的相对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封和轴承外圈与变速箱壳体同时压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通过两个销与变速箱壳体的大端面处的销孔形成匹配的相对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油封和轴承外圈与变速箱壳体同时压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外圈导向块通过螺栓与所述压块固定于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封和轴承外圈与变速箱壳体同时压装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与变速箱壳体的大端面处的销孔形成匹配的相对位置;所述定位板的中间处的圆柱孔内设置有轴承外圈,同时所述定位板的中间处的所述圆柱孔内设置有压块;所述压块的外侧套设有油封,且轴承外圈导向块与所述压块固定于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封和轴承外圈与变速箱壳体同时压装工装,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贡熙沣,刘晓龙,李倩,谢文华,吴保刚,蔡训堂,李想,
申请(专利权)人:银川威力传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