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食品、药品生产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脂质体制备系统。
技术介绍
1、专利文献cn 217614652 u公开了一种脂质纳米颗粒的制备系统,其原理在于将脂质体溶液和mrna(信使核糖核酸)溶液在混合器中充分混合,根据制备方法混合压力可以为高压、低压或者常压混合,脂质体溶液中带正电荷的脂质体通过静电吸附可高效地将mrna溶液中带负电荷的mrna封装包裹形成脂质纳米颗粒,形成了含有脂质纳米颗粒的脂质纳米颗粒溶液,再将脂质纳米颗粒溶液与稀释液进行稀释,以提高脂质纳米颗粒的均一性并保持脂质纳米颗粒的粒径不再增大,实现了批量生产脂质纳米颗粒的目的。但是脂质体溶液、核酸溶液和稀释液中均可能存在气泡,容易导致制得的脂质体粒径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有利于去除气泡,使制得的脂质体粒径更稳定的脂质体制备系统。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脂质体制备系统,包括第一进液管道、第二进液管道、混合机构和稀释管道,所述第一进液管道通过第一进液阀与所述混合机构的进液口连接,所述第二进液管道通过第二进液阀与所述混合机构的进液口连接,所述混合机构的出液口与所述稀释管道连接,所述第一进液管道通过第一排气阀连接有第一排气管道,所述第二进液管道通过第二排气阀连接有第二排气管道,所述稀释管道上设有气泡去除机构。
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混合机构包括流道板以及与流道板连接的盖板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混合流道为s型结构。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混合流道的流通面积小于所述第一进液管道和所述第二进液管道的流通面积。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泡去除机构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下部设有入口管和出口管,所述入口管上端延伸至所述罐体内,所述罐体上部设有除气泡管。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罐体上设有压力表。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罐体上设有液位计。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入口管与所述罐体同轴布置,所述出口管位于所述入口管侧边。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进液管道上设有第一进液泵,所述第一进液泵出口侧设有第一流量计;所述第二进液管道上设有第二进液泵,所述第二进液泵出口侧设有第二流量计。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排气管道和所述第二排气管道分别连接有回收部件。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公开的脂质体制备系统,第一进液管道、第二进液管道分别用于将脂质体溶液、核酸溶液输入混合机构,在输入混合机构之前,先打开第一排气阀、第二排气阀,并关闭第一进液阀、第二进液阀,利用脂质体溶液、核酸溶液将第一进液管道、第二进液管道中的气泡排出。第一进液管道、第二进液管道中充满脂质体溶液、核酸溶液之后,再关闭第一排气阀、第二排气阀,打开第一进液阀、第二进液阀,脂质体溶液和核酸溶液进入混合机构进行混合;而稀释液先通过稀释液管道上的气泡去除机构去除气泡,再对混合后的溶液进行稀释,从而使制得的脂质体粒径更稳定,结构简单、有效。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脂质体制备系统,包括第一进液管道(1)、第二进液管道(2)、混合机构(3)和稀释管道(4),所述第一进液管道(1)通过第一进液阀(11)与所述混合机构(3)的进液口(31)连接,所述第二进液管道(2)通过第二进液阀(21)与所述混合机构(3)的进液口(31)连接,所述混合机构(3)的出液口(32)与所述稀释管道(4)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液管道(1)通过第一排气阀(12)连接有第一排气管道(13),所述第二进液管道(2)通过第二排气阀(22)连接有第二排气管道(23),所述稀释管道(4)上设有气泡去除机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脂质体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机构(3)包括流道板(33)以及与流道板(33)连接的盖板(34),所述流道板(33)上设有混合流道(331),所述混合流道(331)一端设有两个所述进液口(31),另一端设有所述出液口(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脂质体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流道(331)为S型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脂质体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流道(331)的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脂质体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泡去除机构(5)包括罐体(51),所述罐体(51)下部设有入口管(52)和出口管(53),所述入口管(52)上端延伸至所述罐体(51)内,所述罐体(51)上部设有除气泡管(5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脂质体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51)上设有压力表(55)。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脂质体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51)上设有液位计(56)。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脂质体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管(52)与所述罐体(51)同轴布置,所述出口管(53)位于所述入口管(52)侧边。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脂质体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液管道(1)上设有第一进液泵(14),所述第一进液泵(14)出口侧设有第一流量计(15);所述第二进液管道(2)上设有第二进液泵(24),所述第二进液泵(24)出口侧设有第二流量计(25)。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脂质体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管道(13)和所述第二排气管道(23)分别连接有回收部件(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脂质体制备系统,包括第一进液管道(1)、第二进液管道(2)、混合机构(3)和稀释管道(4),所述第一进液管道(1)通过第一进液阀(11)与所述混合机构(3)的进液口(31)连接,所述第二进液管道(2)通过第二进液阀(21)与所述混合机构(3)的进液口(31)连接,所述混合机构(3)的出液口(32)与所述稀释管道(4)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液管道(1)通过第一排气阀(12)连接有第一排气管道(13),所述第二进液管道(2)通过第二排气阀(22)连接有第二排气管道(23),所述稀释管道(4)上设有气泡去除机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脂质体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机构(3)包括流道板(33)以及与流道板(33)连接的盖板(34),所述流道板(33)上设有混合流道(331),所述混合流道(331)一端设有两个所述进液口(31),另一端设有所述出液口(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脂质体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流道(331)为s型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脂质体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流道(331)的流通面积小于所述第一进液管道(1)和所述第二进液管道(2)的流通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咔,刘斌,康国雪,赵则隆,
申请(专利权)人:楚天源创生物技术长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