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电电路及应用该供电电路的CAN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00480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12 12:26
本技术提供一种供电电路及应用该供电电路的CAN设备,供电电路包括第一N型功率管、第二N型功率管、第一P型功率管和第二P型功率管,通过供电电路的硬件电路结构,实现任意一个电源端口可接电源输入端,另外一个电源端口作为电源输出端,且电源输出可控,提升供电可靠性。应用该电路的设备可以级联,上级设备可控制下级设备的供电,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系统电源的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煤矿机械,尤其涉及一种供电电路及应用该供电电路的can设备。


技术介绍

1、目前采煤机线控系统中存在大量can设备装置,这些can设备装置通过can总线互联,安装在采煤机机身各个位置(隔爆腔内、或机身外)。采用的can设备装置具备一个供电接口,当此供电接口损坏时,can设备将无法使用;同时多个设备同时启动,对系统电源要求较高。因此,现有的供电方式为单端口供电,无冗余设计,接口损坏时,设备将无法使用。而且,多can设备装置同时启动,对系统电源要求较高,且不便于对下级设备的管理。

2、对于腔内的can设备装置,主要由腔内的端子排提供电源和can通信插口,对于腔外的can设备装置,只能针对can设备装置单独提供电源和通信线缆,一方面造成布线繁琐,且存在端子排接线接触不良等情况,另一方面can总线上存在总线型和星型连接的混用,影响can总线通信的稳定性。因此,布线繁琐,腔内can设备装置由端子排提供电源和can通信插口,当端子排数量有限时,多个can设备装置可能共用一个端子排插口,容易出现接线松动,接触不良等情况。对于腔外的can设备装置需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N型功率管、第二N型功率管、第一P型功率管和第二P型功率管,所述第一P型功率管和第二P型功率管均具有寄生二极管,所述第一P型功率管的输入端和第二P型功率管的输入端均为电源端口,所述第一P型功率管的输出端和第二P型功率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P型功率管的输入端通过第一下拉电阻连接所述第一P型功率管的控制端,所述第二P型功率管的输入端通过第二下拉电阻连接所述第二P型功率管的控制端,所述第一P型功率管的控制端通过所述第一N型功率管接地,所述第二P型功率管的控制端通过所述第二N型功率管接地,所述第一N型功率管的控制端通过第三下拉电阻接地,所述第二N型功率管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n型功率管、第二n型功率管、第一p型功率管和第二p型功率管,所述第一p型功率管和第二p型功率管均具有寄生二极管,所述第一p型功率管的输入端和第二p型功率管的输入端均为电源端口,所述第一p型功率管的输出端和第二p型功率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p型功率管的输入端通过第一下拉电阻连接所述第一p型功率管的控制端,所述第二p型功率管的输入端通过第二下拉电阻连接所述第二p型功率管的控制端,所述第一p型功率管的控制端通过所述第一n型功率管接地,所述第二p型功率管的控制端通过所述第二n型功率管接地,所述第一n型功率管的控制端通过第三下拉电阻接地,所述第二n型功率管的控制端通过第四下拉电阻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n型功率管和第二n型功率管均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一n型功率管和第二n型功率管的控制端为npn型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一n型功率管和第二n型功率管的输入端为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一n型功率管和第二n型功率管的输出端为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一p型功率管和第二p型功率管均为p型mos管,所述第一p型功率管和第二p型功率管的控制端为p型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一p型功率管和第二p型功率管的输入端为p型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一p型功率管和第二p型功率管的输出端为p型mos管的漏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n型功率管的控制端设置有第一限流电阻,所述第二n型功率管的控制端设置有第二限流电阻。

4.一种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斌斌李志超冯红东陈众众张政张浩然周恒李宝京谢振南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恒达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