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复杂高边坡的教学楼防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00195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12 12: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复杂高边坡的教学楼防护结构,涉及建筑防护技术领域,包括:基体、坡体和楼体,所述坡体与楼体均位于基体上侧位置;拉绳组件,所述拉绳组件固定连接在楼体外表面,所述拉绳组件包括侧架,所述侧架顶部固定连接有支座,所述支座内表面固定连接有报警器;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固定连接在楼体外表面,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板;压力监测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对于教学楼周围的复杂高边坡,通过压力监测组件、位移监测组件和雨量监测组件的配合使用对边坡的状态进行多维度的实时监测,确保在边坡状态发生细微变化时及时作出判断,确保了教学楼内人员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防护,具体为一种基于复杂高边坡的教学楼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1、边坡是指地表或岩石坡面的边界,通常是由不同地层或岩石组成的,复杂高边坡是一个涉及土木工程、地质工程和公路建设等多个领域的概念,这类边坡常常受到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影响,是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和工程事故的多发地段,对于建造在复杂高边坡周围的教学楼结构,需要针对边坡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测。

2、现有技术中,对于复杂高边坡的状态监测通常是采用视频监控的方式实现,然而由于复杂高边坡的坡面结构较为复杂,其具有多个倾斜的坡面,存在的不稳定因素较多,仅采用视频监控的方式只能得到边坡的图像数据,从而只能观测到肉眼可见的边坡状态变化,对于边坡出现状态变化的提醒不够及时,使得教学楼结构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3、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复杂高边坡的教学楼防护结构,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复杂高边坡的教学楼防护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对于边坡出现状态变化的提醒不够及时,使得教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复杂高边坡的教学楼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1)、坡体(2)和楼体(3),所述坡体(2)与楼体(3)均位于基体(1)上侧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复杂高边坡的教学楼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402)内表面转动连接有支撑轴(403),所述支撑轴(403)外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线轮(404),所述线轮(404)外表面套设有检测绳(405),所述检测绳(405)端面固定连接有绳扣(413),所述绳扣(413)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座(412),所述固定座(412)固定连接在坡体(2)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复杂高边坡的教学楼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复杂高边坡的教学楼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1)、坡体(2)和楼体(3),所述坡体(2)与楼体(3)均位于基体(1)上侧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复杂高边坡的教学楼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402)内表面转动连接有支撑轴(403),所述支撑轴(403)外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线轮(404),所述线轮(404)外表面套设有检测绳(405),所述检测绳(405)端面固定连接有绳扣(413),所述绳扣(413)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座(412),所述固定座(412)固定连接在坡体(2)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复杂高边坡的教学楼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轴(403)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带轮(407),所述支座(402)顶板固定连接有电机(409),所述电机(409)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410),所述转轴(410)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带轮(411),所述第一带轮(407)与第二带轮(411)外表面之间套设有皮带(408),所述支座(402)顶部开设有槽口,所述皮带(408)位于槽口内侧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复杂高边坡的教学楼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501)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架(502),所述支撑架(502)内表面转动连接有连接杆(503),所述连接杆(503)外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限位轮(504),所述限位轮(504)与检测绳(405)位置相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复杂高边坡的教学楼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土墙(601)外表面与坡体(2)外表面贴合,所述固定墙体(607)处于靠近楼体(3)一侧,所述固定墙体(607)靠近挡土墙(601)一侧外表面等距固定连接有多个压力传感器(608),所述压力传感器(608)与报警器(406)电性连接,所述挡土墙(601)外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固板(602),所述第一加固板(602)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加固杆(603),所述加固杆(603)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加固板(604),所述第二加固板(604)与基体(1)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复杂高边坡的教学楼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墙体(607)外表面等距固定连接有多个承压座(609),所述压力传感器(608)位于承压座(609)内侧位置,所述承压座(609)外表面边角处均开设有插孔(610),所述挡土墙(601)靠近固定墙体(607)一侧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第伟贾明胜张弛李静管春林施坚坚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