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柱、盖板组件及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00041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12 12:23
本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极柱、盖板组件及电池。所述极柱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当将极柱安装于盖板上时,第二连接部的端部穿过盖板的极柱孔后沿所述极柱孔的径向方向向极柱孔外弯折形成限位部,提升极柱与盖板的连接强度,有效防止极柱脱落或防止在外力作用下极柱相对盖板扭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尤其涉及一种极柱、盖板组件及电池


技术介绍

1、目前,锂离子电池通常包括电芯、壳体、盖板和极柱,壳体为一端开口的壳状结构,电芯设于壳体内,盖板密封固定于壳体的开口处,极柱的一端穿过盖板与电芯的极耳连接,其另一端固定在盖板上并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以实现电流导通。极柱的安装不仅要保证实现电流的传输,也要保证极柱与盖板连接处的密封性。

2、为防止运输过程中极柱脱出或发生扭转,导致极柱出现故障或电池密封失效,现有生产中需要通过压环的配合,将压环与盖板进行焊接,对极柱进行进一步固定。然而,压环与盖板的焊接难度较大,且工序复杂,不利于电池的大规模生产。

3、因此,亟待需要一种极柱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极柱、盖板组件及电池,无需压环对极柱进行进一步固定,省去焊接步骤,简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难度及成本。

2、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极柱,用于安装于电池的盖板上,所述极柱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极柱,穿设于电池的盖板(1)的极柱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包括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3),所述第二连接部(23)的端部穿过所述极柱孔后,沿所述极柱孔的径向方向向极柱孔外弯折形成限位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还包括凸环部(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23)的端部的端面上设有凹槽(231),所述凹槽(231)的侧壁上设有贯穿所述凹槽(231)侧壁的开槽(232),且所述开槽(232)将所述凹槽(231)的侧壁分隔为若干分区段(233),所述分区段(233)部分或全部弯折形成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柱,穿设于电池的盖板(1)的极柱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包括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3),所述第二连接部(23)的端部穿过所述极柱孔后,沿所述极柱孔的径向方向向极柱孔外弯折形成限位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还包括凸环部(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23)的端部的端面上设有凹槽(231),所述凹槽(231)的侧壁上设有贯穿所述凹槽(231)侧壁的开槽(232),且所述开槽(232)将所述凹槽(231)的侧壁分隔为若干分区段(233),所述分区段(233)部分或全部弯折形成所述限位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柱,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开槽(232)沿所述凹槽(231)的周向间隔均匀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槽(232)的高度h1范围为1mm≤h1≤5mm;和/或

6.一种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1)和如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极柱,所述极柱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玉川陈凯李峥何泓材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清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