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油田采用领域的抽油杆产品,涉及一种具有电加热功能的复合材料抽油杆结构。
技术介绍
1、公开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2、扶余油层以三角洲分流平原亚相沉积为主,砂体稳定性差、油层连通性差,根据扶余油层实测地层温度资料分析,在800米-井口的范围内形成结蜡段,相比萨葡高油层油井结蜡位置深。据报道,某井区扶余油层25口油井投产,受扶余油层“井深、油粘、低产”因素影响,部分油井频繁卡泵,时率多数月份低于90%,严重影响了产能发挥。因扶余油井结蜡点位置深且含水低,常规热洗要求较其他区块高,单井热洗排量9m3/h~12m3/h,热洗时间3h,平均热洗周期28天,存在热洗周期短、热洗效果不好和热洗时间长等问题。为了解决油井频繁蜡卡问题,应用油管电加热技术14口井和油管电加热带技术39口井,起到一定清防蜡效果,但工艺上存在不适应性。油管电加热技术主要表现在液面在井口时,易出现短路导电,且设备能耗高,日耗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田用复合材料电加热杆体结构,其特征在于,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复合材料支撑内芯、内层编织铜丝网层、碳纤维电加热线层、外层编织铜丝网层;所述复合材料支撑内芯外包覆有内层编织铜丝网层,所述内层编织铜丝网层外包覆有碳纤维电加热线层,所述碳纤维电加热线层外包覆有外层编织铜丝网层,所述复合材料支撑内芯、内层编织铜丝网层、碳纤维电加热线层、外层编织铜丝网层之间及外层编织铜丝网层外侧均设置有绝缘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用复合材料电加热杆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支撑内芯为实心圆柱形结构,直径为2-10mm,破断力为20-100KN。
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田用复合材料电加热杆体结构,其特征在于,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复合材料支撑内芯、内层编织铜丝网层、碳纤维电加热线层、外层编织铜丝网层;所述复合材料支撑内芯外包覆有内层编织铜丝网层,所述内层编织铜丝网层外包覆有碳纤维电加热线层,所述碳纤维电加热线层外包覆有外层编织铜丝网层,所述复合材料支撑内芯、内层编织铜丝网层、碳纤维电加热线层、外层编织铜丝网层之间及外层编织铜丝网层外侧均设置有绝缘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用复合材料电加热杆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支撑内芯为实心圆柱形结构,直径为2-10mm,破断力为20-100kn。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用复合材料电加热杆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支撑内芯的材料为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或玻璃纤维树脂复合材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田用复合材料电加热杆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或玻璃纤维树脂复合材料中,玻璃纤维采用高强度玻璃纤维,所述高强度玻璃纤维选自s1、s2、s3中任意一种;
5.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伟伟,王永伟,朱安平,刘兵,张敏,刘玉兰,朱波,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