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上下堆叠时打包的模压托盘及托盘组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98660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12 12:15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上下堆叠时打包的模压托盘,包括板体和支脚,所述板体呈多边形结构,所述支脚设于所述板体的内角位置的底部并向下延伸,所述板体的顶部向下凹陷设有条型槽,所述条型槽与所述板体的内角形成三角形结构,且所述条型槽的两端连通于所述板体的两侧边。还公开了一种托盘组合结构,至少包括两个上述的模压托盘。本技术通过在托盘上设计条型槽和柱状支脚,在捆扎时为都能为打包带提供有效的受力限位点位,再通过于货物上下设置托盘的方式,使绳圈形式的打包带能够上下分别固定在条型槽和支脚上,以斜拉的方式紧贴货物,并且能够对货物的棱处的两个侧面同时施加限位,提升了对货物的固定效果,有效避免偏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运输包装,涉及一种便于上下堆叠时打包的模压托盘及托盘组合结构


技术介绍

1、托盘在货物的包装、堆码、输送等工作中应用非常广泛,现有的托盘多采用一个较为平整的表面,供各种货物码放,并且还能够以层叠的方式实现货物的堆叠,堆叠后的货物与托盘在需要执行运输的作业中,有必要先对货物与托盘打包固定,避免运输中发生偏移、倾倒等情况。

2、现有的打包方式最常用的有通过打包带将货物与托盘捆扎,同时,受限于货物与托盘的形状,并没有很好的固定点去支持打包带,进而采用最多的为十字交叉式的捆扎,这种方式对货物四周方向的固定限位效果较差,非常容易发生偏移,特别是货物四个棱处的偏移;为了提升固定效果,还会有采用增加多条打包带的方式,然而这种方式又会带来增加耗材、增加人力和成本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上下堆叠时打包的模压托盘及托盘组合结构。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便于上下堆叠时打包的模压托盘,包括板体和支脚,所述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上下堆叠时打包的模压托盘,其特征在于,包括板体(1)和支脚(2),所述板体(1)呈多边形结构,所述支脚(2)设于所述板体(1)的内角位置的底部并向下延伸,所述板体(1)的顶部向下凹陷设有条型槽(11),所述条型槽(11)与所述板体(1)的内角形成三角形结构,且所述条型槽(11)的两端连通于所述板体(1)的两侧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上下堆叠时打包的模压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1)呈方形结构,包括四个内角,所述支脚(2)的数量为至少四个,且分别设于板体(1)上的位于四个内角位置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便于上下堆叠时打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上下堆叠时打包的模压托盘,其特征在于,包括板体(1)和支脚(2),所述板体(1)呈多边形结构,所述支脚(2)设于所述板体(1)的内角位置的底部并向下延伸,所述板体(1)的顶部向下凹陷设有条型槽(11),所述条型槽(11)与所述板体(1)的内角形成三角形结构,且所述条型槽(11)的两端连通于所述板体(1)的两侧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上下堆叠时打包的模压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1)呈方形结构,包括四个内角,所述支脚(2)的数量为至少四个,且分别设于板体(1)上的位于四个内角位置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便于上下堆叠时打包的模压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2)为柱状或锥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上下堆叠时打包的模压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建文杨飞林斌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沛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