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物转换结构的,尤其涉及一种垂直空间相邻构筑物间上部结构受力转换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现代城市建设、对大型地下空间利用提出更高需求,比如大型地下商场、大型交通枢纽等,不同功能结构相互交叉相互影响。其中以传统的大型梁托柱转换受力结构为例,上部受力转换结构与下部建筑结构件,会进行水平空间分割以减少垂直方向上结构交叉建筑间的相互影响。一般会采用支模架和砖胎模作为转换施工的临时支托进行构件安装和浇筑施工。施工过程中由于空间狭小,导致支模架搭设困难,后期也较难拆除,会造成施工材料上的浪费。使用砖胎膜,铺设较为容易,但后期清理难度较大,会影响工期进展。以往的施工案例中,临时支托大多会遗留在转换结构与下部建筑结构之间,无法做到完全意义上的结构分离,减少垂直交叉建筑结构间的相互影响。
2、为避免上部建筑结构对下部建筑结构在力传导上的影响,结合实际的施工情况,提出了一种垂直空间相邻构筑物间上部结构受力转换的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垂直空间相邻构筑物间上部结构受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空间相邻构筑物间上部结构受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层包括自下而上依次排列的细沙垫层、薄膜垫层和素砼垫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空间相邻构筑物间上部结构受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支墩通过内设若干钢筋,外部浇灌混凝土制成的呈八边体的支墩。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垂直空间相邻构筑物间上部结构受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八边体的侧面棱边自底面至顶面逐渐向外延伸,所述侧面棱边与水平面呈20°-25°夹角。
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垂直空间相邻构筑物间上部结构受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空间相邻构筑物间上部结构受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层包括自下而上依次排列的细沙垫层、薄膜垫层和素砼垫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空间相邻构筑物间上部结构受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支墩通过内设若干钢筋,外部浇灌混凝土制成的呈八边体的支墩。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垂直空间相邻构筑物间上部结构受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八边体的侧面棱边自底面至顶面逐渐向外延伸,所述侧面棱边与水平面呈20°-25°夹角。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垂直空间相邻构筑物间上部结构受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支墩的顶面为直径2800-3200mm的圆内切八边形,底面为直径2000-2200mm的圆内切八边形,所述钢筋混凝土支墩的厚度为150-200mm。
6.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冉,郭俊,刘磊,朱士国,白臣梦,刘振贤,蒋超,曹雨轩,范青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华中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