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井下采空区充填,特别涉及一种全尾砂高效分级浓缩充填系统及工艺。
技术介绍
1、充填采矿法由最初的干式充填到不含胶凝剂的水砂充填,再到胶结充填,并使充填体浓度不断提高,如今则发展为全尾砂高浓度充填、膏体充填。现行全尾砂脱水工艺多采用深锥浓密机或利用风水造浆技术的立式砂仓,将全尾砂直接制备成高浓度砂浆,然后与胶凝剂混合搅拌后输送到井下采空区,因全尾砂脱水及充填料浆制备和输送较为方便,已成为目前我国矿山最常采用的充填工艺。
2、全尾砂是一种非均匀群体颗粒,具有较广的粒径范围。高分子絮凝剂的“桥连作用”一般针对粒径较细的尾矿颗粒,当尾矿颗粒粒径增大到一定值就很难参与桥连。研究表明,当颗粒粒径大于0.03mm时几乎不会出现桥连作用,在0.01~0.03mm之间时有桥连作用但很弱,只有处于0.01mm下的颗粒中才会有明显的桥连现象。所以,目前一般认为桥连作用的界限尺寸为0.01mm,即视颗粒尺寸在超过0.01mm后几乎没有絮凝力产生,不会有絮团产生,对提高尾矿沉降速率无影响。为了便于分析,将能参与“桥连作用”的尾矿颗粒称为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尾砂高效分级浓缩充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全尾砂输送管(1)、尾矿分级设备(2)、粗粒级重力沉降砂仓(3)、细粒级絮凝沉降砂仓(4)、搅拌设备(5)和充填泵组(6),所述全尾砂输送管(1)连接所述尾矿分级设备(2)的入口,所述尾矿分级设备(2)的粗粒出口通过管线连接所述粗粒级重力沉降砂仓(3)的进口,所述尾矿分级设备(2)的细粒尾矿出口通过管线连接所述细粒级絮凝沉降砂仓(4)的进口,所述粗粒级重力沉降砂仓(3)和细粒级絮凝沉降砂仓(4)的出口分别通过管线连接所述搅拌设备(5)内腔,所述搅拌设备(5)的料物出口通过管线连接所述充填泵组(6)的入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尾砂高效分级浓缩充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全尾砂输送管(1)、尾矿分级设备(2)、粗粒级重力沉降砂仓(3)、细粒级絮凝沉降砂仓(4)、搅拌设备(5)和充填泵组(6),所述全尾砂输送管(1)连接所述尾矿分级设备(2)的入口,所述尾矿分级设备(2)的粗粒出口通过管线连接所述粗粒级重力沉降砂仓(3)的进口,所述尾矿分级设备(2)的细粒尾矿出口通过管线连接所述细粒级絮凝沉降砂仓(4)的进口,所述粗粒级重力沉降砂仓(3)和细粒级絮凝沉降砂仓(4)的出口分别通过管线连接所述搅拌设备(5)内腔,所述搅拌设备(5)的料物出口通过管线连接所述充填泵组(6)的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尾砂高效分级浓缩充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矿分级设备(2)为旋流器,该旋流器的底流口构成所述粗粒出口,其溢流口构成所述细粒尾矿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尾砂高效分级浓缩充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设备(5)为矿用高浓度搅拌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尾砂高效分级浓缩充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粒级重力沉降砂仓(3)包括筒状的沉降砂仓主体(31),所述沉降砂仓主体(31)的底部设有第一底流口,所述第一底流口构成其出口,所述沉降砂仓主体(31)上端的端口处设有环形的第一溢流堰(32),该第一溢流堰(32)的下部连接有第一溢流管(33),所述尾矿分级设备(2)安装于所述沉降砂仓主体(31)的上端,其粗粒出口通过管线伸入所述沉降砂仓主体(31)的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根明,史海明,申朝波,张青成,吴学民,
申请(专利权)人:金诚信矿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