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98084 阅读:205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相移器,其包含有基板、输入部、多条第一传输线、多条第二二传输线、耦合部、控制器与多个输出部。当信号馈入至第一传输线后,馈入的信号通过第一传输线而分配至相对应的第二传输线,并且通过控制器转动耦合部来改变第二传输线被耦合部所遮蔽的面积,来改变各第二传输线所传递的信号的相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相移器,特别是 一种具有转动式耦合部的相移器。
技术介绍
随着无线通讯科技的发展,使得无线通讯产品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不断 增加,而人们对于通讯产品的要求已经从过去单纯的传送语音、消息,进而演 变到传送影像,线上浏览等;从过去的不注重外型,到现在强调产品必须轻薄 短小且要多种通讯服务,其在显示出通讯产品要朝向宽频以及多工整合的方向 发展,因此负责收发信号的天线必须要较宽的带宽,以期能有高传输速度及提 供多种通讯服务。相移器(phase shifter),常应用于通讯、仪表和控制等领域,具有很多方 面的应用,但也有着不少待克服的问题。例如缺少一种可以适用于各种基地台 天线的相移器。公知的相移器,因为是由金属材料结构构成,因此会造成信号 耦合效率不佳的问题。同时,公知的相移器无法同时输出各种相位,需要通过 对相移器的控制,才能在单一输出部将输出信号做不同相位的变化。而且公知 的相移器采取接触式的方式传递信号,会造成改变相移量时所伴随产生的噪 声。此外,公知的相移器体积都相当庞大,且因其是金属结构,制作上较为繁 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相移器,用以解决公知相移器无法同时输出各种相位,以 及因为接触式的方式而产生的噪声。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相移器,包含有基板、输入部、多条第一传输线、多 条第二传输线、耦合部、控制器与多个输出部。输入部位于基板上,用以接收 信号。多条第一传输线位于基板上。各第一传输线分别与输入部耦接,以由第 一传输线传递输入部所接收的信号。多条第二传输线位于基板上,且各第二传输线的第一端分别电性连接各第一传输线,以接收并传递相对应的各第一传输 线所输出的信号。耦合部对应第二传输线设置,且耦合部相对第二传输线转动。 转动耦合部以改变第二传输线被耦合部所遮蔽的面积,使各第二传输线接收信 号并通过耦合部耦合后,以改变各第二传输线所传递的信号的相位。控制器连 接耦合部,以控制耦合部转动。多个输出部位于基板上,且各输出部电性连接 至各第二传输线的第二端,以接收相对应的各第二传输线所输出的信号。其中,相移器更包含有多个功率分配单元,功率分配单元电性连接多条第 一传输线,以将输入部接收的信号分配至多条第一传输线传递。本专利技术的相移器利用控制器来控制耦合部转动,以遮蔽各第二条传输线于 不同面积大小,使各第二条传输线在接收信号的时候,由于耦合部遮蔽各第二 条传输线于不同面积,而使各第二条传输线输出不同相位的信号,且通过转动 该耦合部,能使各第二传输线所输出的信号产生相位的变化。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 限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另一示意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以及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另一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21 基板22 输入部23 第一传输线24 第二传输线25 孝禺合部 25a转轴 25b介电板26 控制器27 输出部28壳体28a第一侧板28b第二侧板28c第三侧板28d槽孔29信号馈入部29a内层信号线29b外层包覆金属30功率分配单元31信号馈出部31a内层信号线31b外层包覆金属32底座32a底板32b侧板100相移器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更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 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 请参照图l,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相移器的示意图。相移器100包含有基板21、输入部22、多条第一传输线23、多条第二传输线24、耦 合部25、控制器26与多个输出部27。输入部22位于基板21上。输入部22用以接收信号。第一传输线23位于基板21上,且各该第一传输线23分别与输入部22 耦接,并由第一传输线23传递输入部22所接收的信号。相移器100更可以包含有多个功率分配单元30。功率分配单元30的一端 电性连接于输入部22,且功率分配单元30的另一端电性连接第一传输线23。 功率分配单元30将由输入部22接收的信号分配至第一传输线23。第二传输线24位于基板21上,且各第二传输线24的第一端电性连接各第一传输线23。各第二传输线24接收并传递相对应的各第一传输线23所输 出的信号。其中,各第二传输线24不等长且平行排列于该基板上。耦合部25对应于多条第二传输线24设置。控制器26连接耦合部25,用 以控制耦合部25,并使耦合部25能相对于多条第二传输线24而转动。通过 转动耦合部25,可改变多条第二传输线24被耦合部25所遮蔽的面积,进而 改变各第二传输线24所传递的信号的相位。换言之,各第二传输线24接收信 号后,接收到的信号会通过耦合部25耦合,因而改变在各第二传输线24上所 传递的信号的相位。多个输出部27位于基板21上,且各输出部27电性连接至各第二传输线 24的第二端。输出部27用以接收相对应的各第二传输线24所输出的信号。相移器100更包含有一壳体28。基板21位于壳体28内。其中,壳体28 包含有信号馈入部29与多个信号馈出部31。信号馈入部29用以将信号馈入 至输入部22。信号馈入部29穿透壳体28的第一侧板28a,并与基板21连接。 信号馈入部29具有内层信号线29a与外层包覆金属29b。其中,信号馈入部 29的外层包覆金属29b与壳体28的第一侧板28a连接,且信号馈入部29的 内层信号线29a连接于基板21上的输入部22。多个信号馈出部31用以接收由输出部27传递的信号,并将信号馈出天线。 信号馈出部31穿透壳体28相对第一侧板28a的第二侧板28b,并与基板21 连接。各信号馈出部31具有内层信号线31a与外层包覆金属31b。其中,各 信号馈出部31的外层包覆金属31b与壳体28的第二侧板28b连接,且各信号 馈出部31的内层信号线31a连接于基板21上的各输出部27。信号馈出部31 用以由输出部27将信号从多个信号馈出部31馈出。各第二条传输线24为一 蜿蜒状金属线路,当然也可以是一矩形金属线路或其他几何形状。基板21通常为印刷电路板。基板21的材质可为玻璃纤维或电木等其他材 质,当然,基板21亦可以采用其他种类的材质。耦合部25可以包含有转轴25a与介电板25b。其中,转轴25a穿透介电 板25b与基板21,并与介电板25b连接。当然转轴25a更可以穿透壳体28。 由控制器26连接于转轴25a上,当控制器26转动转轴25a时,会带动介电板 25b转动。介电板25b的形状可以为三角形、半圆形、半椭圆形或多边形。控制器26可以连接于转轴25a的歩进马达或步进转动枢纽等。控制器26的位置可以位于壳体28下,连接于转轴25a,以由控制器26转动转轴25a来 带动介电板25b转动。或是在壳体28的第三侧板28c上开--槽孔28d,由控 制器26穿透槽孔28d连接于转轴25a上,以由控制器26转动转轴25a来带动 介电板25b转动。第二传输线24以第一端(即连接第一传输线23的一端)齐头的方式平行 排列。其中,第二传输线24的第一端距离耦合部25的转轴最靠近的第二传输 线24,其第二端最靠近所对应的输出部27。并且,随着第二传输线24的第一 端与耦合部25的转轴之间相距越远,第二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相移器,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基板; 一输入部,位于该基板上,以接收一信号; 多条第一传输线,位于该基板上,且该多条第一传输线分别与该输入部耦接,并由该多条第一传输线传递该输入部所接收的该信号; 多条第二传输线 ,位于该基板上,且各该第二传输线的一第一端分别电性连接各该第一传输线,以接收并传递相对应的各该第一传输线所输出的该信号; 一耦合部,对应该多条第二传输线设置且相对该多条第二传输线转动,转动该耦合部,以改变该多条第二传输线被该耦合部所遮 蔽的面积,使各该第二传输线接收该信号并通过该耦合部耦合后,以改变各该第二传输线所传递的该信号的相位; 一控制器,连接该耦合部,以控制该耦合部转动;以及 多个输出部,位于该基板上,且各该输出部电性连接至各该第二传输线的一第二端,以 接收相对应的各该第二传输线所输出的该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相移器,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基板;一输入部,位于该基板上,以接收一信号;多条第一传输线,位于该基板上,且该多条第一传输线分别与该输入部耦接,并由该多条第一传输线传递该输入部所接收的该信号;多条第二传输线,位于该基板上,且各该第二传输线的一第一端分别电性连接各该第一传输线,以接收并传递相对应的各该第一传输线所输出的该信号;一耦合部,对应该多条第二传输线设置且相对该多条第二传输线转动,转动该耦合部,以改变该多条第二传输线被该耦合部所遮蔽的面积,使各该第二传输线接收该信号并通过该耦合部耦合后,以改变各该第二传输线所传递的该信号的相位;一控制器,连接该耦合部,以控制该耦合部转动;以及多个输出部,位于该基板上,且各该输出部电性连接至各该第二传输线的一第二端,以接收相对应的各该第二传输线所输出的该信号。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移器,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二传输线为一蜿蜓 状金属线路或一矩形金属线路。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移器,其特征在于,该相移器包含有多个功率 分配单元,该多个功率分配单元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道治曾炳豪刘智群周永家刘康贵
申请(专利权)人:寰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广东省广州市电信] 2014年12月06日 14:04
    相移英文名称phaseshift是天文学专业名词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