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修复,具体为一种中小型矸石堆场的免覆土快速生态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1、矸石堆是在矿山井下巷道、煤炭开采与洗选过程中形成的,富含金属、碱土金属和硫化物的黑灰色岩石堆积物。全国每年产生约3.0×108t的煤矸石,积存量超过4.0×109t,并逐年增加,已成为煤炭行业产量最大、积存量最多的固体废弃物。大量的煤矸石露天堆放,不仅会影响矿区自然景观,造成环境污染,还可能诱发矸石堆场周边环境生态功能受损,水土流失加剧,引发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威胁矿区周边生态安全。同时矿山表层多为碎石、渣土,结构松散,稳定性差,难以蓄存土壤和水分,植物难以生长,生态环境难以自然恢复,由于受风化和降雨淋溶,废弃物堆场中的毒害物质极易随降水进入河流和地下水,造成大范围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
2、传统的矸石堆场的生态修复多采用堆场整治、客土覆盖、植被恢复和水资源恢复等措施。但治理初期的大量覆土及后续的补土压尘过程成本昂贵、工程量大,且普遍存在着植被覆存活低、坡体稳定性差、土壤溅蚀严重等问题,难以达到较好的生态修复效果。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小型矸石堆场的免覆土快速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坡面整治、排水截流、基质改良、植被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小型矸石堆场的免覆土快速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坡面整治方法中的植被生态孔直径25-30cm、深80-100cm、穴间距为2.0-2.5m,所述植被生态种植沟沟宽20-25cm、深25-30cm、沟间距为1.2-1.5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小型矸石堆场的免覆土快速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集水装置中排水沟断面为梯形,内侧铺设土工布,土工布之上铺设生态基质袋,尺寸为上底宽0.60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小型矸石堆场的免覆土快速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坡面整治、排水截流、基质改良、植被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小型矸石堆场的免覆土快速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坡面整治方法中的植被生态孔直径25-30cm、深80-100cm、穴间距为2.0-2.5m,所述植被生态种植沟沟宽20-25cm、深25-30cm、沟间距为1.2-1.5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小型矸石堆场的免覆土快速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集水装置中排水沟断面为梯形,内侧铺设土工布,土工布之上铺设生态基质袋,尺寸为上底宽0.60m,下底宽0.30m,深度0.30m,蓄水池为长×宽×深=2m×1.5m×0.8m,集水坑内侧铺设土工布,土工布之上安装集水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声旺,李娟,杨程鹏,兰俊太,高杨,陈孝兵,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