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二次电池,涉及一种用于钠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特别是基于磷酸钒钠的正极材料。
技术介绍
1、在各种化学电源中,锂离子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成功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中,并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锂离子电池在能源储存系统中的应用面临着原材料成本过高等问题,且全球锂资源短缺,不足以满足未来发展的储能需求。
2、钠与锂同属碱金属ia族,其物理化学性质非常相似。作为储能电池的负极,尽管金属钠的理论比容量低于金属锂(1167mah g-1 vs. 3829mah g-1),但钠在地壳中的储量远高于锂(2.86% vs. 0.0065%),价格仅为锂的3%。因此,对于储能和电动汽车产业的大规模应用而言,钠离子电池具有极大的成本和资源上的优势,被视为极有可能替代锂电池的储能电池新体系。
3、但是,与锂相比,钠具有较大的离子尺寸和较低的电化学电位,导致钠离子电池的功率和能量密度较低,阻碍了钠离子电池的进一步发展。
>4、磷酸钒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磷钼酸诱导多孔珊瑚结构的磷酸钒钠正极材料,其特征是在用于制备磷酸钒钠的原料五价钒源、还原剂、钠源和磷源中添加磷钼酸作为形貌诱导剂,水热法制备具有多孔珊瑚状结构的磷酸钒钠固体粉末,并在其外部包裹由含氮碳源500~600℃高温碳化形成的氮掺杂碳包覆层,构成磷酸钒钠正极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磷酸钒钠正极材料,其特征是磷钼酸用量为磷酸钒钠固体粉末质量的10~20%,含氮碳源用量为磷酸钒钠固体粉末质量的10~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磷酸钒钠正极材料,其特征是五价钒源与还原剂的用量摩尔比为2∶(1~2)。
4.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磷钼酸诱导多孔珊瑚结构的磷酸钒钠正极材料,其特征是在用于制备磷酸钒钠的原料五价钒源、还原剂、钠源和磷源中添加磷钼酸作为形貌诱导剂,水热法制备具有多孔珊瑚状结构的磷酸钒钠固体粉末,并在其外部包裹由含氮碳源500~600℃高温碳化形成的氮掺杂碳包覆层,构成磷酸钒钠正极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磷酸钒钠正极材料,其特征是磷钼酸用量为磷酸钒钠固体粉末质量的10~20%,含氮碳源用量为磷酸钒钠固体粉末质量的10~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磷酸钒钠正极材料,其特征是五价钒源与还原剂的用量摩尔比为2∶(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磷酸钒钠正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长城,钱成浩,黄鹊,郭丽,陈彦俊,
申请(专利权)人:中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