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地下基础施工,具体地涉及一种逆作法钢立柱施工结构。
技术介绍
1、建筑的地下钢立柱采用逆作法施工时,需要在基础桩施工时一并将钢立柱和基础桩浇筑固定。
2、在施工钢立柱时,基础桩本身还不存在,只有开挖在地面上的桩孔,这样就需要用专用施工设备或者吊装设备将钢立柱稳定在桩孔的特定位置,然后浇筑基础桩混凝土。等待混凝土凝固钢立柱固定之后,施工设备才能撤离。如此施工不利于设备快速周转,加快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或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逆作法钢立柱施工结构,该施工结构能够减少了对吊装设备的运用,加快了施工进度;同时对钢立柱的位置进行精确调节,提高施工质量。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逆作法钢立柱施工结构,桩孔内设置有钢筋笼,桩孔上半部分的内壁套设有护筒,护筒的上缘设置有环形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能够饶护筒的上缘转动;钢立柱的底部插入到桩孔内,其中部设置支撑结构连接支撑座;钢立柱的上螺接连接有横向设置的定位螺杆,定位螺杆设置多个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逆作法钢立柱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桩孔(1)内设置有钢筋笼(2),桩孔(1)上半部分的内壁套设有护筒(3),护筒(3)的上缘设置有环形的支撑座(4),所述支撑座(4)能够绕护筒(3)的上缘转动;钢立柱(9)的底部插入到桩孔(1)内,钢立柱(9)的中部设置支撑结构(8)连接支撑座(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作法钢立柱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4)的底部带有环形的卡槽,所述护筒(3)的上缘设置在所述卡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作法钢立柱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支撑座(4)和护筒(3)上缘之间设置轴承(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逆作法钢立柱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桩孔(1)内设置有钢筋笼(2),桩孔(1)上半部分的内壁套设有护筒(3),护筒(3)的上缘设置有环形的支撑座(4),所述支撑座(4)能够绕护筒(3)的上缘转动;钢立柱(9)的底部插入到桩孔(1)内,钢立柱(9)的中部设置支撑结构(8)连接支撑座(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作法钢立柱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4)的底部带有环形的卡槽,所述护筒(3)的上缘设置在所述卡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作法钢立柱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支撑座(4)和护筒(3)上缘之间设置轴承(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逆作法钢立柱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支撑座(4)上间隔设置有多个锁定螺钉(7),锁定螺钉(7)横向设置且端部压紧护筒(3)的侧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冉光跃,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