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智能建筑,具体为一种智能建筑的弱电间。
技术介绍
1、智能建筑已在发展了很多年,虽有部分规范定义弱电间设备间距,但是规范仍不完善,指导性不强,对弱电间空间要求不系统,导致在设计、安装、调试、维护过程中,产生了很多不利的影响,更严重会影响到智能化系统的运营使用及后续系统的扩展,这已经成为智能建筑发展的历史瓶颈。因此很有必要研究规范弱电间的空间做法,以便于智能建筑弱电间空间布局合理,为智能建筑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环境,提高系统建设、运营质量。
2、但是现有的弱电间在使用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3、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4、弱电间左右宽度不够,后维护空间不够,基本上不可维护,影响系统建设及后期维护质量,且机柜在长时间的工作后,产生大量的高温,非常的危险。
5、针对上述问题,在原有弱电间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建筑的弱电间,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转动的问题。
2、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建筑的弱电间,包括开设在弱电间(1)一侧内壁上的收纳槽(2),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建筑的弱电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柜(4)与收纳槽(2)相适配,固定架(8)呈L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建筑的弱电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11)延伸至凹槽(9)内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的一端,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凹槽(9)的一侧内壁上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建筑的弱电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19)的内径大于卡杆(18)的直径,且卡杆(18)与卡槽(19)相适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建筑的弱电间,包括开设在弱电间(1)一侧内壁上的收纳槽(2),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建筑的弱电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柜(4)与收纳槽(2)相适配,固定架(8)呈l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建筑的弱电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11)延伸至凹槽(9)内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的一端,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凹槽(9)的一侧内壁上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正旺,陈万恩,李德斌,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华发城市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