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稳定性野外测绘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96514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10 16: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测绘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稳定性野外测绘支架,包括支撑组件、活动柱和调节机构;支撑组件包括安装平台;调节机构包括下壳体、上壳体、止转件和多个驱动件;多个驱动件绕活动柱周向均匀分布,包括驱动轮和驱动架。通过穿过安装平台的活动柱安装测绘仪器,并利用多个驱动轮抵接于活动柱对其进行支撑,通过设置倾斜的驱动轮与活动柱构成交错摩擦轴传动,既能驱动活动柱上下移动,还能调节活动柱上下移动的速度,并在驱动轮转动至与活动柱平行时,还能解除止转件对活动柱的转动限制,允许活动柱调整其角度,能够满足不同的测绘需求,操作简单且在调节过程中多个驱动轮始终顶压活动柱,保证其对活动柱的稳定支撑,可靠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测绘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稳定性野外测绘支架


技术介绍

1、测绘支架是一种用于稳定测绘仪器和设备的支架,保证了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常用的野外测绘支架有三脚架、单柱架和井架等,一般需要具有高度和角度可调等功能以适应测绘仪器的操作需要,并需保证对测绘仪器的稳定支撑。其中,常用的三脚架结构主要由三个伸缩脚柱和一个平面支撑面构成,可通过调节伸缩脚柱的长度和倾斜角度进而调整测绘仪器的高度,这种方式调节较为繁琐,且会影响其支撑的稳定性,可靠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稳定性野外测绘支架,以解决现有的三脚架结构调节繁琐且调节时影响稳定性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高稳定性野外测绘支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高稳定性野外测绘支架,包括支撑组件、活动柱和调节机构;支撑组件包括安装平台;活动柱竖直且穿过安装平台,活动柱用于安装测绘工具;调节机构包括下壳体、上壳体、止转件和多个驱动件,下壳体转动安装于安装平台,上壳体转动安装于下壳体,活动柱穿过下壳体和上壳体且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稳定性野外测绘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组件、活动柱和调节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野外测绘支架,其特征在于:驱动件还包括传动轮、定位筒和阻尼柱;传动轮转动安装于上壳体,且与驱动架的转动轴线同轴,传动轮与驱动架同步转动且能沿其转动轴线方向相对滑动地连接;传动轮随上壳体相对于下壳体转动时在与下壳体的传动下转动进而带动驱动架转动;定位筒固定于上壳体,且位于驱动架远离活动柱的一侧,定位筒上开设有多个绕驱动架转动轴线的周向分布的限位孔;阻尼柱能沿驱动架的转动轴线方向伸缩且相较于驱动架的转动轴线偏心设置,阻尼柱一端与驱动架连接,另一端为球面,用于与限位孔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稳定性野外测绘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组件、活动柱和调节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野外测绘支架,其特征在于:驱动件还包括传动轮、定位筒和阻尼柱;传动轮转动安装于上壳体,且与驱动架的转动轴线同轴,传动轮与驱动架同步转动且能沿其转动轴线方向相对滑动地连接;传动轮随上壳体相对于下壳体转动时在与下壳体的传动下转动进而带动驱动架转动;定位筒固定于上壳体,且位于驱动架远离活动柱的一侧,定位筒上开设有多个绕驱动架转动轴线的周向分布的限位孔;阻尼柱能沿驱动架的转动轴线方向伸缩且相较于驱动架的转动轴线偏心设置,阻尼柱一端与驱动架连接,另一端为球面,用于与限位孔配合;阻尼柱随驱动架转动时依次与多个限位孔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野外测绘支架,其特征在于:限位孔为盲孔,沿驱动架转动的周向方向,部分相邻的多个限位孔的孔底与驱动架的间距依次减小,以使阻尼柱随转动架转动至与这部分限位孔配合时,在限位孔的顶推下使驱动架上的驱动轮对活动柱的顶压力逐渐增加。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野外测绘支架,其特征在于:传动轮为摩擦轮,下壳体上设置有与传动轮抵接的摩擦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野外测绘支架,其特征在于: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江洪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临安绿润土地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