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反应器,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强换热反应的放大型微反应器。
技术介绍
1、微通道反应器又称微反应器,通常含有小的通道尺寸和通道多样性,是一种借助于特殊微加工技术以固体基质制造的可用于进行化学反应的器件,微反应器具有结构简单、无放大效应、操作条件易于控制、反应选择性好、内在安全等优点。
2、微反应器是连续反应器的一种,其通道特征尺寸一般为微米级,具有反应物和温度分布均匀、温度响应迅速和流型固定等优势,能够大幅度提升反应的选择性和转化率。微反应器处理量较低,为了克服这一不足,并维持其固有的高选择性,一般采用数量放大的方式对其放大。但是数量放大不能完全解决处理量低的问题,当处理量过大时,需要的微反应器和通道的数量将难以计数,且导致流体阻力损失剧增。因此微反应器的几何放大应运而生,这种方法将通道的尺寸由微米级增加到毫米级,甚至于厘米级,即,“反应腔扩大”。
3、专利号为201610574054.8的一种精确放大的微反应器、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中进料管道的进料入口到出料入口管道直径从大到小渐变,实现了成千上万个微通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强换热反应的放大型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列管式反应器(1),所述列管式反应器(1)上均布有呈三角形排列的反应通道(2),且所述列管式反应器(1)上分布有设置在相邻三组反应通道(2)之间中心位置处的导热通道(3),所述反应通道(2)内设置有金属隔板(4),所述列管式反应器(1)内开设有设置在相邻两组反应通道(2)之间的排料组件(5),且所述排料组件(5)和反应通道(2)连通,且所述排料组件(5)和反应通道(2)对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强换热反应的放大型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组件(41)包括固定在反应通道(2)内侧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强换热反应的放大型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列管式反应器(1),所述列管式反应器(1)上均布有呈三角形排列的反应通道(2),且所述列管式反应器(1)上分布有设置在相邻三组反应通道(2)之间中心位置处的导热通道(3),所述反应通道(2)内设置有金属隔板(4),所述列管式反应器(1)内开设有设置在相邻两组反应通道(2)之间的排料组件(5),且所述排料组件(5)和反应通道(2)连通,且所述排料组件(5)和反应通道(2)对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强换热反应的放大型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组件(41)包括固定在反应通道(2)内侧壁顶部的第一扰流金属网(411),所述第一扰流金属网(411)的下方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二扰流金属网(412)、第三扰流金属网(413)、第四扰流金属网(414)、第五扰流金属网(415)、第六扰流金属网(416)、第七扰流金属网(417)、第八扰流金属网(418)和第九扰流金属网(419),所述第一扰流金属网(411)、第二扰流金属网(412)、第三扰流金属网(413)、第四扰流金属网(414)、第五扰流金属网(415)、第六扰流金属网(416)、第七扰流金属网(417)、第八扰流金属网(418)、第九扰流金属网(419)之间的距离为4-10mm且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强换热反应的放大型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扰流金属网(412)、第三扰流金属网(413)、第四扰流金属网(414)、第五扰流金属网(415)、第六扰流金属网(416)、第七扰流金属网(417)、第八扰流金属网(418)、第九扰流金属网(419)与第一扰流金属网(411)之间的错开角度分别设置为10°、20°、30°、40°、50°、60°、70°、8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强换热反应的放大型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流组件(42)包括固定在反应通道(2)内侧壁上的第一固定金属网(421),所述第一固定金属网(421)设置在第九扰流金属网(419)下方,且所述第一固定金属网(421)和第九扰流金属网(419)之间的距离设置为4-10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攀峰,邢文听,路朝阳,郝凌云,陈秋丽,刘毅,张辰,刘琛,祝捷,张志岩,付政辉,李雪萍,高青环,阮晨蕾,师钰博,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