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牛蛙室外生态养殖池的补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94866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10 16:37
本技术涉及牛蛙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牛蛙室外生态养殖池的补水装置,包括安装腔和水管,所述水管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腔其中一侧壁上,所述安装腔内安装有加水部件,所述加水部件包括圆筒、套筒、第一扇形板、第二扇形板、浮力板、齿条板,多个所述第二扇形板呈环形阵列在所述水管内侧壁上,多个所述第一扇形板呈环形阵列在所述套筒内侧壁上,所述套筒套接在所述水管外侧壁上,本技术中浮力板在自身重力下向下移动,此时能够带动固定板下移,随着浮力板的下移,能带动套筒转动,套筒转动时内部的第一扇形板与第二扇形板发生重合,使得外界的水经过水管、套筒、圆筒流向养殖池内,对养殖池内进行自动补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牛蛙养殖,尤其涉及一种牛蛙室外生态养殖池的补水装置


技术介绍

1、养殖池是牛蛙养殖的基本设备,进行集约化精养牛蛙需要养殖池,野外放养也必需建有放养池,考虑到牛蛙的生长特色和蛰伏习惯的需要,牛蛙在各个发育阶段应分池养殖。

2、对牛蛙进行养殖时,池的大小没有特定的尺寸,水深保持在40厘米左右,夏季能达80-100厘米水深,然后养殖池内牛蛙较多,夏天温度较高,会导致养殖池内的水用量过快。

3、现有技术中都是用人员使用水泵抽水到养殖池内,使得工作人员需要经常观察养殖池内的水,是否需要补水,导致较高的消耗工作人员的体力,便于大量养殖。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以下缺点,现有技术中都是用人员使用水泵抽水到养殖池内,使得工作人员需要经常观察养殖池内的水,是否需要补水,导致较高的消耗工作人员的体力,便于大量养殖,而提出的一种牛蛙室外生态养殖池的补水装置。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牛蛙室外生态养殖池的补水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牛蛙室外生态养殖池的补水装置,包括安装腔(1)和水管(9),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9)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腔(1)其中一侧壁上;所述安装腔(1)内安装有加水部件,所述加水部件包括圆筒(5)、套筒(8)、第一扇形板(16)、第二扇形板(17)、浮力板(7)、齿条板(10),多个所述第二扇形板(17)呈环形阵列在所述水管(9)内侧壁上,多个所述第一扇形板(16)呈环形阵列在所述套筒(8)内侧壁上,所述套筒(8)套接在所述水管(9)外侧壁上,所述第一扇形板(16)与所述第二扇形板(17)滑动连接,所述圆筒(5)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腔(1)侧壁上,所述套筒(8)远离所述水管(9)的一端套接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牛蛙室外生态养殖池的补水装置,包括安装腔(1)和水管(9),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9)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腔(1)其中一侧壁上;所述安装腔(1)内安装有加水部件,所述加水部件包括圆筒(5)、套筒(8)、第一扇形板(16)、第二扇形板(17)、浮力板(7)、齿条板(10),多个所述第二扇形板(17)呈环形阵列在所述水管(9)内侧壁上,多个所述第一扇形板(16)呈环形阵列在所述套筒(8)内侧壁上,所述套筒(8)套接在所述水管(9)外侧壁上,所述第一扇形板(16)与所述第二扇形板(17)滑动连接,所述圆筒(5)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腔(1)侧壁上,所述套筒(8)远离所述水管(9)的一端套接在所述圆筒(5)端部,所述浮力板(7)滑动连接在所述安装腔(1)内,所述齿条板(10)固定连接在所述浮力板(7)上,所述套筒(8)外表面开设于齿纹,所述齿条板(10)与所述套筒(8)啮合连接,所述加水部件还包括方形板(11)、固定板(12)、弹簧(14)、竖板(13)、限位板(15),所述方形板(11)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腔(1)内侧壁上,所述固定板(12)固定连接在所述浮力板(7)上,所述固定板(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德嘉林天彪曾凡归张涛郑浩卢永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市源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