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盐碱地暗管排盐结构及其排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94731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10 16: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盐碱地排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盐碱地暗管排盐结构及其排盐方法,包括蓄水池,所述蓄水池内部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通过连接主管配合连接支管连接有多个滴灌机构;所述滴灌机构均匀设置于土壤非饱和层表面,所述土壤非饱和层与地下水层交汇处沿与连接支管垂直的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预埋沟,所述预埋沟内部通过可调节支撑机构连接有暗管;所述暗管表面均匀设置有多个集水孔,所述暗管表面还至少设置有一层无纺布层。通过两端高低不同的暗管配合均匀设置的滴灌机构以及土壤盐分检测仪和土壤水分传感器,在使用时,能够根据田地实时的土壤盐分含量进行及时调整灌溉的水量,通过暗管将含有盐分的水汇入排水沟进行统一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盐碱地排盐,具体为一种盐碱地暗管排盐结构及其排盐方法


技术介绍

1、盐碱地是由于土壤中含有过高的可溶性盐分和/或交换性钠离子,导致土壤结构变差,通气性和保水能力降低,进而影响作物生长的土地类型。全球范围内,盐碱地的面积巨大,它们的存在限制了农业生产的潜力。

2、盐碱地的治理和利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土壤学、水利工程、植物生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治理不仅需要考虑技术的可行性,还要考虑到经济成本、环境影响和社会效益等因素。因此,因地制宜地制定综合利用策略是实现盐碱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3、目前全国盐碱地96%以上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盐碱农田大面积采用膜下滴灌技术,在节水和盐碱地改良方面均发挥出了重要作用,但该技术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是只能降低作物根际周边的盐分,无法将土壤盐分有效排除土体之外,不可持续。随着灌溉的增加,盐分在土壤常年累积,土壤盐碱化逐年加重。当前膜下滴灌技术引起土壤水盐失调,盐分加重的问题日益显化,并且传统单层暗管排盐技术暗管需铺设在土壤地下水临界深度以下,与滴灌技术无法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盐碱地暗管排盐结构,包括蓄水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1)内部设置有水泵(2),所述水泵(2)通过连接主管(3)配合连接支管(4)连接有多个滴灌机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碱地暗管排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支撑机构(12)包括设置于预埋沟(7)底部的底座(29),所述底座(29)表面中心处设置有调节杆(30),所述调节杆(30)末端设置有卡箍(32),所述卡箍(32)内部套设于暗管(13)外侧的无纺布层(14)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盐碱地暗管排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30)包括固定杆和移动杆,所述移动杆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盐碱地暗管排盐结构,包括蓄水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1)内部设置有水泵(2),所述水泵(2)通过连接主管(3)配合连接支管(4)连接有多个滴灌机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碱地暗管排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支撑机构(12)包括设置于预埋沟(7)底部的底座(29),所述底座(29)表面中心处设置有调节杆(30),所述调节杆(30)末端设置有卡箍(32),所述卡箍(32)内部套设于暗管(13)外侧的无纺布层(14)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盐碱地暗管排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30)包括固定杆和移动杆,所述移动杆套设于固定杆内部,且所述固定杆连接于底座(29)表面,所述移动杆连接于卡箍(32)底部,所述固定杆和移动杆对称设置有多个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部连接有定位销(3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碱地暗管排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滴灌机构(5)包括输水件(19),所述输水件(19)通过连接件(20)固定连接于连接支管(4),所述输水件(19)外侧设置有固定腔(21),所述固定腔(21)底部活动连接有活动腔(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振韩霁昌孙婴婴李娟张海欧王健王迎国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