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粉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94689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中的一种碳粉盒,其包括显影单元和感光体单元,显影单元与感光体单元可拆卸地安装在一起。显影单元至少包含有一个显影辊,感光体单元至少包含有一个感光鼓,显影辊与感光鼓配合,使显影辊能够有效地提供碳粉给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以形成显影图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进一步包括有弹性部件和与显影单元或感光体单元可拆卸连接的弹性支架,弹性部件的自由端连接并迫推感光体单元或显影单元,使显影辊与感光鼓靠拢。(*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中的一种碳粉盒
技术介绍
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特别是激光打印机用的碳粉盒,其主要由一个显影单元和一 个感光体单元以某种连接方式组合而成,显影单元主要由碳粉仓、搅拌器、显影辊和送粉辊 等构成,感光体单元主要由感光鼓、充电辊和废粉仓构成。感光鼓暴露在激光中,以在其上 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辊提供碳粉给感光鼓,以形成与静电潜像对应的图像。碳粉盒采用某种 连接方式使显影单元和感光体单元紧密连接,从而使显影单元中的显影辊与感光体单元中 的感光鼓紧密配合。显影辊和感光鼓之间的配合是碳粉盒结构中重要的一环。为保证两者之间的位置 关系,传统的碳粉盒大体上采用三种结构方式第一种结构方式显影单元和感光体单元采用连接销连接,在显影单元(或感光 体单元)上设置了压簧,压簧设置在显影单元(或感光体单元)上显影辊(或感光鼓)的相 对端,连接销设置在压簧和显影辊(或感光鼓)之间,压簧压推感光体单元(或显影单元), 以连接销为转轴,使显影单元上的显影辊和感光体单元上的感光鼓紧密配合。第二种结构方式显影单元两侧前端设置有导向柱,感光体单元相应位置上设置 有导轨,导向柱可在导轨上朝感光单元上感光鼓的轴线方向滑动;显影单元两侧后端设置 有卡钉,感光体单元相应位置上设置有卡孔,卡钉安装在卡孔上,卡孔较大,卡钉可在卡孔 中滑动;显影单元和感光单元上设置有拉簧,拉簧一端拉住显影单元,另一端拉住感光体单 元,拉簧拉紧显影单元和感光单元,从而使显影单元上的显影辊和感光体单元上的感光鼓 紧密配合。第三种结构方式碳粉盒两侧设置有端盖,端盖上设置有定位孔,碳粉盒两侧的端 盖使显影单元和感光体单元连接为一体,端盖上的定位孔对显影单元上的显影辊和感光体 单元上的感光鼓定位,从而使显影单元上的显影辊和感光体单元上的感光鼓紧密配合。依上述技术制造的碳粉盒存在以下不足采用第一种结构方式的碳粉盒,虽性能稳定,但装卸复杂;采用第二种结构方式的碳粉盒,同样存在装卸复杂的不足,例如装显影单元和感 光体单元时,感光体单元两侧需变形才能将显影单元的卡钉放进卡孔中;显影单元前缘部 分容易擦伤感光鼓,装拉簧时需要特殊工具在狭小的空间内操作。采用第三种结构方式的碳粉盒,尺寸要求精确,给生产制造带来了很多困难,同时 也加大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碳粉盒,以解决现有碳粉盒显影单元和感光体单元装卸复 杂,生产尺寸精度要求高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碳粉盒,包括显影单元和感光体单元,所述显影单元与所述感光体单元可拆 卸连接,所述显影单元至少包含有一个显影辊,所述感光体单元至少包含有一个感光鼓,所 述显影辊与感光鼓配合压接,其特征是,还包括弹性部件和设置于所述显影单元或所述感 光体单元上的弹性支架,所述弹性支架上设置有与所述显影单元或感光体单元可拆卸连接 的连接件,所述显影单元或感光体单元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件相匹配的被连接件,所述弹 性部件设置在所述显影单元和弹性支架之间、或者设置在所述感光体单元和弹性支架之 间,使所述显影辊与所述感光鼓靠拢。所述弹性支架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显影单元或所述感光体单元的两端。所述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显影单元、感光体单元或弹性支架上。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簧或一组磁性元件。所述一组磁性元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显影单元和弹性支架上,或者设置在所述感光 体单元和弹性支架上。所述连接件为搭扣,所述被连接件为搭孔。所述连接件为搭孔,所述被连接件为搭扣。所述搭扣包括侧翼搭扣和顶搭扣,所述搭孔包括侧翼搭孔和顶搭孔。 所述被连接件设置在所述感光体单元上。所述显影单元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前导柱和两个后导柱,所述感光体单元的两侧 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的两个前导柱和两个后导柱相匹配的两个前导轨和两个后导轨,所述两 个前导柱位于两个前导轨内,所述两个后导柱位于两个后导轨内。在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只需通过设置在弹性支架上的弹性部件迫推显影单元 或感光体单元,压簧调节弹力就可保证显影辊和感光鼓间的位置关系。同时压簧比拉簧更 易安装,而且效力更持久,生产精度要求不高,解决了现有碳粉盒显影单元和感光体单元装 卸复杂,生产尺寸精度要求高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安装操作方便,性能更稳定、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显影单元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另一角度观看的显影单元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感光体单元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另一角度观看的感光体单元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弹性支架的立体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另一弹性支架的立体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显影单元与感光体单元组装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另一角度观看的显影单元与感光体单元组装的结构 示意图。图9是在图7、图8的基础上安装弹性支架后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0是图9的侧面剖视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实施例显影单元的立体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实施例感光体单元的 立体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实施例弹性支架的立体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实施例中显影单元、感光体单元和弹性支架组装后的结构 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描述中,如详细的结构和元件,是提供来助于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 全面理解。于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背离本技术的范围和精髓的前提下,可 以对在此描述的实施例作出各种变化和修改。而且,为了简明起见省略了公知功能和结构 的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图2所示,碳粉盒主要由显影单元1和感光 体单元2组成。显影单元1包 含有显影辊4,显影单元1的两侧分别设有前导柱6A、6B和后导柱7A、7B。如图3、图4所示,感光体单元2包含有感光鼓5,在感光体单元2的两侧分别设置 有前导轨8A、8B和后导轨9A、9B以及侧翼搭孔12A、12B和顶搭孔13A、13B。如图5、图6所示,弹性支架3A、3B上设置有侧翼搭扣10AU0B和顶部搭扣IlAUlB 以及压簧14A、14B。如图7、图8所示,由于感光体单元2两侧翼间的距离比显影单元1两侧间的尺寸 略大,因此显影单元1可方便地插入感光体单元2内部,此时,显影单元1上的前导柱6A、6B 和后导柱7A、7B分别滑入感光体单元2上的前导轨8A、8B和后导轨9A、9B内部,使显影单 元1受到感光体单元2的上下左右的约束,此时显影单元1只能在感光体单元2内前后滑动。如图9所示,在图7、图8的基础上,显影单元1插入感光体单元2内部后,在显影 单元1后面安装弹性支架3A、3B,使弹性支架3A、3B上的侧翼搭扣10A、IOB扣在感光体单元 2上的侧翼搭孔12A、12B上,同时弹性支架3A、3B上的顶部搭扣IlAUlB扣在感光体单元2 上的顶搭孔13A、13B上。此时,弹性支架3A、3B与感光体单元2紧固连接。如图10所示,在图9的基础上,由于弹性支架3A、3B内设置有压簧14A、14B,压簧 14A、14B的一端设置在弹性支架3A、3B上,另一端顶在显影单元1的后部,因此在垂直于感 光鼓5的轴线上,弹性支架3A、3B通过压簧14A、14B迫推显影单元1,使显影单元1与感光 体单元2紧密接触,从而保持显影辊4和感光鼓5紧密配合。实施例二 如图11、12、13、14为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碳粉盒,包括显影单元和感光体单元,所述显影单元与所述感光体单元可拆卸连接,所述显影单元至少包含有一个显影辊,所述感光体单元至少包含有一个感光鼓,所述显影辊与感光鼓配合压接,其特征是,还包括弹性部件和设置于所述显影单元或所述感光体单元上的弹性支架,所述弹性支架上设置有与所述显影单元或感光体单元可拆卸连接的连接件,所述显影单元或感光体单元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件相匹配的被连接件,所述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显影单元和弹性支架之间、或者设置在所述感光体单元和弹性支架之间,使所述显影辊与所述感光鼓靠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连俊丁戈明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赛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