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舱室气体分压及分压场均衡时间仿真评估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94651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10 16:36
本发明专利技术舱室气体分压及分压场均衡时间仿真评估方法及系统包括:构建不同送排风方式对应的舱室仿真几何模型,并设置每个舱室仿真几何模型的边界条件,送排风方式包括直接送排风方式和环形送排风方式;对每个送排风方式对应的舱室仿真几何模型均进行网格划分;针对每一种送排风方式对应的采用的舱室仿真几何模型进行仿真,获得舱内气体分压场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基于每一种送排风方式对应获得的舱内气体分压场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分析气体分压压力均衡情况,并将有利于舱内气体分压达到均衡且分压场均衡时间相对较短的送排风方式作为目标送排风方式。用来仿真评估不同的送排风方式对于舱室气体分压及分压场均衡时间的影响,从中选出目标送排风方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舱室建模仿真,特别是涉及一种舱室气体分压及分压场均衡时间仿真评估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1、高压舱室是大深度水下作业人员由水面向水下的重要适应装置。舱内作业人员因长时间处于舱内,对舱内空气中的o2、co2气体分压、空气质量及循环气流组织有严格的要求。o2、co2分压的平均值及波动范围是反映舱内空气质量的重要参数,因此,对这些气体的分压预测尤为重要。此外,舱内o2、co2分压亦依赖于舱室气体压力分布及气流流动,良好的空气循环及气流组织设计方案是实现合理的o2、co2分布及均衡压力场的重要保障。

2、舱内分压场均衡技术的控制目的是使舱内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压场尽量均衡,当舱内补氧时,应通过技术手段防止舱内补氧口等部位出现局部氧分压过高的情况,应在允许时限内保证补氧后舱内氧分压满足均匀度要求,同时舱内人员产生的二氧化碳也应在保证相应的均匀度,防止产生局部聚集影响潜水员舱内安全居留。为了实现此目的,需要设计不同的送排风方式,分析不同的送排风方式对于舱室气体分压及分压场均衡时间的影响,从中选出有利于舱内气体分压达到均衡且压力均衡时间相对较短的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舱室气体分压及分压场均衡时间仿真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室气体分压及分压场均衡时间仿真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S1、构建不同送排风方式对应的舱室仿真几何模型及边界条件:建立不同送排风方式对应的与舱室实体1:1的舱室仿真几何模型,每个舱室仿真几何模型中舱室内采用实心隔板模型划分为作为左侧的休息区和右侧的工作区,每个边界条件为:舱室温度:20~35℃,舱室湿度:45%~75%RH,送回风管通径:DN100,补氧量:标准压力体积下100L/分钟,一次补氧气10分钟,外置式循环风机风量:1-4m3/分钟,舱室压力:0.1MPa~10MPa...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舱室气体分压及分压场均衡时间仿真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室气体分压及分压场均衡时间仿真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s1、构建不同送排风方式对应的舱室仿真几何模型及边界条件:建立不同送排风方式对应的与舱室实体1:1的舱室仿真几何模型,每个舱室仿真几何模型中舱室内采用实心隔板模型划分为作为左侧的休息区和右侧的工作区,每个边界条件为:舱室温度:20~35℃,舱室湿度:45%~75%rh,送回风管通径:dn100,补氧量:标准压力体积下100l/分钟,一次补氧气10分钟,外置式循环风机风量:1-4m3/分钟,舱室压力:0.1mpa~10mpa,人员数量及状态:4人、卧床休息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舱室气体分压及分压场均衡时间仿真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上送上回送排风方式具体为:送风管设置在舱室的上部且位于休息区的正上方,回风管设置在舱室的上部且位于工作区的正上方;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舱室气体分压及分压场均衡时间仿真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选取的15个测点分布为:沿着舱室仿真几何模型的宽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3排,每排排布有5个测点,这5个测点中,其中第1个测点位于舱室仿真几何模型的中心点,第2个测点位于第1个测点的左侧,第3个测点位于第1个测点的右侧,第1个测点、第2个测点和第3个测点位于同一条水平直线上,第4个测点位于第1个测点的正上方,第5个测点位于第1个测点的正下方,第1个测点、第4个测点和第5个测点位于同一条竖直线上。

5.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平小王学军王世锋阮炜张瑾甘霖陈杰赵磊唐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特色医学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