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毒固氮耦合微生物菌剂及其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94401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10 16: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微生物领域,具体涉及控毒固氮耦合微生物菌剂及其用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控毒固氮耦合微生物菌剂为微生物菌组合物,具有控毒固氮耦合作用,具有调控提高豆科作物根际的根瘤菌丰度、增加豆科作物结瘤数量的作用,含有如SEQ ID NO.1~1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中的全部基因序列或其中4条及以上基因序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控毒固氮耦合微生物菌剂具有控毒固氮耦合作用,应用于作物生产,实现控毒固氮、提质增产的耦合,使用简单,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容易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微生物领域,具体涉及控毒固氮耦合微生物菌剂及其用途


技术介绍

1、油料是人体三大营养素中油脂和植物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在保障国家粮油安全、维护人民营养健康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大豆和花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油料作物和饲料作物,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关键性、战略性产业。

2、大豆花生产业发展面临两大共性难题:一是花生、大豆易受剧毒、强致癌性黄曲霉毒素污染,不仅降低质量、损失产量,还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以黄曲霉毒素b1为例,其毒性是氰化钾的10,被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定为i类致癌物,引发全球人类肝癌占比高达28.2%。近年来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总体呈现加重趋势,已经成为花生等产业主要风险因子。现有花生、大豆黄曲霉毒素阻控方法主要是在收储、运输、加工环节,靠调温调湿,能耗高、防控难,黄曲霉毒素污染防控一直是世界性难题。

3、二是大豆和花生等豆科作物,虽有与土壤根瘤菌共生结瘤固氮习性,但自然状态下根瘤数量少,固氮时间短(通常认为播种后作物生长第一月不会结瘤固氮,鼓荚或饱果期时不再有新生根瘤,且已有根瘤开始逐渐衰败)、效率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控毒固氮耦合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为微生物菌组合物,具有控毒固氮耦合作用,具有调控提高豆科作物根际的根瘤菌丰度、增加豆科作物结瘤数量的作用,含有如SEQID NO.1~1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中的全部基因序列或其中4条及以上基因序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毒固氮耦合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毒固氮耦合微生物菌剂为3种以上微生物菌的组合物,含有如SEQ ID NO.1~1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中4条或5条或6条或7条或8条或9条以上的基因序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毒固氮耦合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生物菌来源包括但不限于解淀粉酶芽孢杆菌B...

【技术特征摘要】

1.控毒固氮耦合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为微生物菌组合物,具有控毒固氮耦合作用,具有调控提高豆科作物根际的根瘤菌丰度、增加豆科作物结瘤数量的作用,含有如seqid no.1~1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中的全部基因序列或其中4条及以上基因序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毒固氮耦合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毒固氮耦合微生物菌剂为3种以上微生物菌的组合物,含有如seq id no.1~1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中4条或5条或6条或7条或8条或9条以上的基因序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毒固氮耦合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生物菌来源包括但不限于解淀粉酶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侧孢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laterosporus、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西姆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蒂蒙氏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timonensis、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门多奇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endocina、路德维希肠杆菌enterobacter ludwigii、微杆菌microbacterium proteolyticum、非脱羧勒克菌leclercia adcarboxglata、粘质沙雷菌serratia marcescens、短黄杆菌empedobacterssp.、巨大普里斯特氏菌priestia megaterium、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maltophilia细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毒固氮耦合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毒固氮耦合微生物菌剂对黄曲霉菌和/或毒素有抑制作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毒固氮耦合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控毒固氮微生物菌剂对黄曲霉pab-01蛋白质的表达量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率大于90%,pab-01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3所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毒固氮耦合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毒固氮耦合微生物菌剂对青霉菌、黄曲霉以外曲霉菌、镰刀菌、齐整小核菌、青枯假单胞杆菌、疫霉、核盘菌、腐霉菌、丝核菌等土传植物病原菌中的一种或多种致病因子/毒素具有抑制作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毒固氮耦合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如seq id no.1~12所示的基因序列在不同菌株中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变异,在变异程度较小,不超过10%的碱基变异,并具有相应的生物活性功能的情况下,构成seq id no.1-12所示的dna序列的功能等价物,微生物菌组合物含有seq id no.1~1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中的全部基因序列或其中4条及以上基因序列或这些基因序列的功能等价物,并具有控毒固氮耦合作用,调控提高豆科作物根际的根瘤菌丰度、增加豆科作物结瘤数量的作用的情况下,构成权利要求1的控毒固氮耦合微生物菌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毒固氮耦合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毒固氮耦合微生物菌剂为如下几株微生物其中三株以上的组合物: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31807的侧孢芽孢杆菌、cctcc no:m 20231809的蒂蒙氏芽孢杆菌、cctcc no:m 20231811的枯草芽孢杆菌、cctcc no:m 20231813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cctcc no:m 20231816的解淀粉芽孢杆菌、cctcc no:m 20231817的胶质芽孢杆菌、cctcc no:m 2016014的路德维希肠杆菌bg10-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毒固氮耦合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毒固氮耦合微生物菌剂为cctcc no:m 20231807的侧孢芽孢杆菌、cctcc no:m 20231816的解淀粉芽孢杆菌、cctcc no:m 2016014的路德维希肠杆菌bg10-1和如下四株菌:cctcc no:m20231809的蒂蒙氏芽孢杆菌、cctcc no:m 20231811的枯草芽孢杆菌、cctcc no:m20231813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cctcc no:m 20231817的胶质芽孢杆菌中的一株以上的组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毒固氮耦合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毒固氮耦合微生物菌剂为cctcc no:m 20231807的侧孢芽孢杆菌、cctcc no:m 20231816的解淀粉芽孢杆菌、cctcc no:m 2016014的路德维希肠杆菌bg10-1和其他菌的组合,使得组合后微生物菌剂满足含有如seq id no.1~1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中的全部基因序列或其中4条及以上基因序列或其功能等价物,具有控毒固氮耦合作用,具有调控提高豆科作物根际的根瘤菌丰度、增加豆科作物结瘤数量的作用,构成权利要求1的控毒固氮耦合微生物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培武张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