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壳混凝土组合墩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92801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05 14: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壳混凝土组合墩顶结构,包括:钢管支架,其下部预埋于墩柱内,上部向上延伸出所述墩柱的顶部;墩顶外壳,其为矩形框结构,所述墩顶外壳固定设置在所述墩柱顶面,所述钢管支架的上部位于所述墩顶外壳内;所述钢管支架和所述墩顶外壳通过混凝土浇筑形成组合墩顶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组合墩顶为钢混结构,可以充分发挥墩顶区域钢和混凝土材料性能,提高墩顶区域受力性能,使其满足较大荷载及墩梁固结时的结构受力需求,同时,在组合墩顶结构内部设置钢管支架,钢管支架与墩顶外壳的内部通过混凝土浇筑成一体,起到结构受力过渡的作用,提高墩顶的受力能力,也可以避免组合墩顶与混凝土墩柱交界处刚度变化过大导致的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结构施工。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壳混凝土组合墩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在城市立体改扩建工程中,大跨径盖梁门式墩结构是一种重要的结构方案。在此类工程中结构所受荷载大,同时要求施工进度快,因此对结构有较高的强度及施工便易性要求。由于盖梁跨度大以及上部结构受到较大的荷载,门式墩结构墩顶位置产生的内力也较大,因此,墩顶结构要求有较高的受力性能,而普通混凝土墩顶结构受力性能有限,为满足受力需求需要增大门式墩结构尺寸,从而增大墩顶的受力性能,但此种方法并不能有效解决结构受力的问题,且在城市立体改扩建中,受现有道路交通环境限制,墩柱和基础可以占用的空间有限,门式墩结构尺寸不宜过大,因此应考虑其它增大墩顶结构受力性能的方法。

2、综合钢和混凝土的力学特性,可采用钢混组合墩结构来提高墩顶的受力性能,但组合墩结构的墩柱以受压为主,并不能很好的提高墩顶的受力性能,且组合墩施工工序较为复杂,施工时需要搭设较多支架,降低施工效率的同时对场地也有较高的要求。因此,亟需一种可行的技术方案来提高门式墩结构墩顶的受力性能。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壳混凝土组合墩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壳混凝土组合墩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墩柱顶面预埋有回字形钢板,所述钢管支架穿过所述回字形钢板中部的开口延伸出所述墩柱的顶部,所述墩顶外壳与所述回字形钢板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壳混凝土组合墩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支架包括钢管支架本体,其为顶面具有开口且内部中空的空腔结构,所述钢管支架本体的空腔内浇筑有混凝土,所述钢管支架本体的外侧壁上布设有多个剪力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壳混凝土组合墩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墩顶外壳的内侧壁沿其周向间隔焊接有多个穿孔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壳混凝土组合墩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壳混凝土组合墩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墩柱顶面预埋有回字形钢板,所述钢管支架穿过所述回字形钢板中部的开口延伸出所述墩柱的顶部,所述墩顶外壳与所述回字形钢板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壳混凝土组合墩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支架包括钢管支架本体,其为顶面具有开口且内部中空的空腔结构,所述钢管支架本体的空腔内浇筑有混凝土,所述钢管支架本体的外侧壁上布设有多个剪力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壳混凝土组合墩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墩顶外壳的内侧壁沿其周向间隔焊接有多个穿孔钢板,任一穿孔钢板沿所述墩顶外壳的高度方向设置,位于同一侧壁的多个所述穿孔钢板通过多个穿孔钢筋连接成整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壳混凝土组合墩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竖向钢筋,其沿所述墩顶外壳的周向间隔设置,任一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和晖王敏袁超窦金行李刚邬良玉李正易辉曹利景黄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