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循环导流结构及加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92171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05 14:21
本申请涉及一种液体循环导流结构及加湿器,所述导流结构中支撑架设置有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泵体组件设置在支撑架的第一端;盖体可拆卸设置在泵体,盖体与泵体围合形成液体驱动腔,盖体设置第一接口,泵体设置有第二接口;第一接口与液体驱动腔连通,第二接口与液体驱动腔连通;第一管道的第一端口与第二接口连通,第二管道的第一端口与第一接口连通;导流组件设置在支撑架的第二端;导流通道组件连通在第三接口与第四接口之间,第三接口与第一管道的第二端口连通,第四接口与第二管道的第二端口连通,实现方便拆卸泵体,提高液体循环利用率,避免产生滴水声等噪音,提高了用户体验感和产品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空气调节,特别是涉及一种液体循环导流结构及加湿器


技术介绍

1、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湿器产品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中,人们也喜欢加湿器增加加湿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加湿器内部的清洁和噪音。加湿器可根据加湿方式分为有雾加湿器和无雾加湿器,对于无雾加湿器,通常是通过泵体供水方式进行加湿,无雾加湿器中的泵体是不可拆卸的且隐藏的设置在机器内部。

2、在实现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传统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的无雾加湿器使用过程中,液体无法循环利用,存在滴水声等噪音,影响用户体验感,另外,泵体隐藏在机器内部不可拆卸,水垢和异物堆积在水泵内部,水泵易卡死和产生异响。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现有的无雾加湿器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方便拆卸泵体,提高液体循环利用率,避免产生滴水声等噪音,提高用户体验感和产品使用寿命的液体循环导流结构及加湿器。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循环导流结构,包括:

3、支撑架,支撑架设置有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体循环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循环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通道组件包括输入导流主路通道、输出导流主路通道和若干个导流支路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循环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导流主路通道、所述输出导流主路通道和各所述导流支路通道之间围合形成通风网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循环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设置有第一限位件,所述泵体设置有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循环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还设置有对应所述第二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体循环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循环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通道组件包括输入导流主路通道、输出导流主路通道和若干个导流支路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循环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导流主路通道、所述输出导流主路通道和各所述导流支路通道之间围合形成通风网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循环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设置有第一限位件,所述泵体设置有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循环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还设置有对应所述第二接口的通孔,所述通孔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循环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还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支撑架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围合形成过渡腔,所述过渡腔分别连通在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祥实刘超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科高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