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伸缩的升降装置、升降平台以及升降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92168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05 14:21
本申请公开了稳定伸缩的升降装置、升降平台以及升降车,其中升降装置,包括:升降组件,至少包括滑动配合的第一升降柱和第二升降柱,升降组件具有收缩状态以及展开状态,收缩状态下,第二升降柱套设于第一升降柱外周;驱动组件,驱动升降组件进入收缩状态或展开状态;多个消隙组件,至少设置在第一升降柱和第二升降柱之间的间隙之间,各消隙组件包括固定适配件和自适应适配件,自适应适配件包括能够在升降柱的径向上运动的工作件,工作件与固定适配件分别与另一升降柱配合以保持第一升降柱和第二升降柱之间的配合间隙。本申请通过固定适配件和自适应适配件搭配设置的消隙组件实现升降柱的间隙控制,保证升降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升降车领域,特别是涉及稳定伸缩的升降装置、升降平台以及升降车


技术介绍

1、升降车在生产作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根据使用需求的不同,常见的升降车的升降形式表现为剪刀式,曲臂式,桅杆式等等。随着技术水平的发展,尤其是物联网以及智能仓储领域的发展,传统的升降车因为传统设计思路的限制,在物料的存储以及分拣上的短板日益凸显。

2、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桅杆式升降车针对该使用场景进行了优化设计。例如公开号为cn102372239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桅杆式升降机,其包括底座、平台和连接在底座和平台之间的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在降低的位置和升高的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平台。驱动螺杆被连接在底座和升降组件之间,并且气动支撑杆在底座和升降组件之间起作用并将升降组件和平台向升高的位置偏压。

3、为了控制装置的整体尺寸,桅杆式的升降装置一般采用多个升降柱相互套设的方式。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的多个升降柱之间配合存在使用寿命和升降稳定性上的技术两难,限制了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1、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稳定伸缩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伸缩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件的运动方向为所在的消隙组件的消隙轴线;升降柱的顶部至少设有两个所述消隙组件,且两消隙组件的消隙轴线相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稳定伸缩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升降柱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多个所述消隙组件;相较于升降柱的轴线,位于升降柱顶部的自适应适配件与位于升降柱底部自适应适配件位于同侧;相较于升降柱的侧壁,位于升降柱顶部的自适应适配件与位于升降柱底部自适应适配件位于不同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稳定伸缩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消隙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稳定伸缩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伸缩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件的运动方向为所在的消隙组件的消隙轴线;升降柱的顶部至少设有两个所述消隙组件,且两消隙组件的消隙轴线相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稳定伸缩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升降柱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多个所述消隙组件;相较于升降柱的轴线,位于升降柱顶部的自适应适配件与位于升降柱底部自适应适配件位于同侧;相较于升降柱的侧壁,位于升降柱顶部的自适应适配件与位于升降柱底部自适应适配件位于不同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稳定伸缩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消隙组件构成一消隙平面且该消隙平面垂直于升降柱的轴线,在一个消隙平面上至少包括四个消隙组件,其中至少两个消隙组件的消隙轴线相互垂直且至少两个消隙组件的消隙轴线相互平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晓亮邓向斌吴英赫丁文兵王海峰陈璐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科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