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集装箱生产,尤其涉及一种叉槽鹅颈槽上料机构。
技术介绍
1、集装箱运输是国际贸易货物多式联运过程中的重要运输方式。由于集装箱运输具有标准化高、密封性好,破损率低、集约化、规模化、班轮化、成本低、质量好等优点,大大提高了货物运输的安全和效率。现有的集装箱由底架,顶板、侧板、门板和前端板组成,底架作为集装箱的承载单元,需要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通常,集装箱底架由两个平行设置的底侧梁以及连接于两个底侧梁之间且平行设置的多根底横梁组成,为了便于叉车叉装集装箱运输,在底侧梁之间还设有一对与底横梁平行设置的叉槽,同时为了便于运输时固定集装箱以及降低运输高度,在底架的端部还设有鹅颈槽。在底架生产中,需要将叉槽和鹅颈槽单独焊接完成后再组装至底架上,传统的流转方法是采用运输机分别将叉槽和鹅颈槽输送到拼装工位,再由人工卸料和移送至拼装点位,劳动强度大,流转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出一种叉槽鹅颈槽上料机构,实现自动卸料和移送至拼装点位,无需人工操作,降低操作工人劳动强度的同时节约人工成本,提高流转效率。
2、实现本技术目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叉槽鹅颈槽上料机构,包括机架以及可平移且可升降地吊装在机架顶部的第一升降台和第二升降台,所述第一升降台和第二升降台沿移动方向的两侧分别对称设有叉槽夹紧机构和鹅颈槽夹紧机构,所述叉槽夹紧机构包括可翻转设置的第一l型夹臂,所述鹅颈槽夹紧机构包括可翻转设置第二l型夹臂,所述第一l型夹臂和第二l型
4、进一步地,所述机架上滑动安装有两个移动小车,每个所述移动小车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多个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下贯穿移动小车,所述第一升降台和第二升降台分别与两个移动小车上的升降气缸活塞杆相连。
5、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气缸的下端固定安装有鱼眼接头,所述第一升降台和第二升降台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座,所述鱼眼接头与连接座相铰接。
6、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移动小车分别与第一升降台和第二升降台之间连接有导向机构。
7、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小车的两侧均设有固定安装在机架两端上的缓冲垫。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升降台的底部固定设有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水平设置的第一伸缩气缸,所述第一伸缩气缸的活塞杆贯穿至第一安装座的外侧并与第一l型夹臂的上端垂直固定相连。
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升降台的顶部和侧边分别固定设有第二安装座和支撑架,所述第二安装座上铰接有活塞杆朝向第二升降台外侧方向伸缩的第二伸缩气缸,所述支撑架上铰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上端与第二伸缩气缸的活塞杆相铰接,下端固定安装有横架,所述第二l型夹臂固定安装在横架的两端。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升降台上安装有竖直向下设置的限位缓冲器。
11、进一步地,所述横架的下方平行设有垂直连接于两个第二l型夹臂之间的加强杆。
12、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3、(1)本技术通过设置可平移和升降的第一升降台和第二升降台,从而分别带动叉槽夹紧机构和鹅颈槽夹紧机构前后移动和上下升降,进而分别对准叉槽堆垛和鹅颈槽堆垛中的叉槽和鹅颈槽,通过第一l型夹臂向内插入叉槽的两端,通过第二l型夹臂向外钩住鹅颈槽的侧壁,从而将叉槽和鹅颈槽提起后移动至拼焊点位,实现自动卸料和移送,无需人工操作,降低操作工人劳动强度的同时节约人工成本,提高流转效率。
14、(2)本技术采用移动小车实现平移功能,通过升降气缸实现第一升降台和第二升降台分别与对应的移动小车连接以及升降功能,整体结构简洁,控制方便。
15、(3)本技术升降气缸通过相互铰接的鱼眼接头和连接座实现与升降台的柔性连接,降低升降气缸与连接座的安装精度要求,方便组装。
16、(4)本技术通过增加导向机构提高升降台做升降运动的稳定性,避免升降台晃动,提高叉槽夹紧机构和鹅颈槽夹紧机构叉取叉槽和钩取鹅颈槽的成功率。
17、(5)本技术通过在缓冲垫,避免移动小车移动至机架两端时发生硬接触,降低噪音。
18、(6)本技术通过第一伸缩气缸带动第一l型夹臂做水平方向的伸缩,从而实现对称设置的叉槽夹紧机构相互远离和靠近,实现夹紧功能。
19、(7)本技术通过第二伸缩气缸带动连杆围绕支撑架转动,进而带动第二l型夹臂的转动,从而实现对称设置的鹅颈槽夹紧机构钩住并卡住鹅颈槽的侧梁,进而实现夹紧功能。
20、(8)本技术通过设置限位缓冲器,使得第二l型夹臂能够更加精准的到达夹持点,进一步提高夹持成功率。
21、(9)本技术通过设置加强杆,提高第二l型夹臂的结构强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叉槽鹅颈槽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以及可平移且可升降地吊装在机架顶部的第一升降台和第二升降台,所述第一升降台和第二升降台沿移动方向的两侧分别对称设有叉槽夹紧机构和鹅颈槽夹紧机构,所述叉槽夹紧机构包括可翻转设置的第一L型夹臂,所述鹅颈槽夹紧机构包括可翻转设置第二L型夹臂,所述第一L型夹臂和第二L型夹臂的夹持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叉槽鹅颈槽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滑动安装有两个移动小车,每个所述移动小车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多个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下贯穿移动小车,所述第一升降台和第二升降台分别与两个移动小车上的升降气缸活塞杆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叉槽鹅颈槽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气缸的下端固定安装有鱼眼接头,所述第一升降台和第二升降台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座,所述鱼眼接头与连接座相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叉槽鹅颈槽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移动小车分别与第一升降台和第二升降台之间连接有导向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叉槽鹅颈槽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叉槽鹅颈槽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台的底部固定设有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水平设置的第一伸缩气缸,所述第一伸缩气缸的活塞杆贯穿至第一安装座的外侧并与第一L型夹臂的上端垂直固定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叉槽鹅颈槽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升降台的顶部和侧边分别固定设有第二安装座和支撑架,所述第二安装座上铰接有活塞杆朝向第二升降台外侧方向伸缩的第二伸缩气缸,所述支撑架上铰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上端与第二伸缩气缸的活塞杆相铰接,下端固定安装有横架,所述第二L型夹臂固定安装在横架的两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叉槽鹅颈槽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升降台上安装有竖直向下设置的限位缓冲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叉槽鹅颈槽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架的下方平行设有垂直连接于两个第二L型夹臂之间的加强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叉槽鹅颈槽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以及可平移且可升降地吊装在机架顶部的第一升降台和第二升降台,所述第一升降台和第二升降台沿移动方向的两侧分别对称设有叉槽夹紧机构和鹅颈槽夹紧机构,所述叉槽夹紧机构包括可翻转设置的第一l型夹臂,所述鹅颈槽夹紧机构包括可翻转设置第二l型夹臂,所述第一l型夹臂和第二l型夹臂的夹持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叉槽鹅颈槽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滑动安装有两个移动小车,每个所述移动小车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多个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下贯穿移动小车,所述第一升降台和第二升降台分别与两个移动小车上的升降气缸活塞杆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叉槽鹅颈槽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气缸的下端固定安装有鱼眼接头,所述第一升降台和第二升降台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座,所述鱼眼接头与连接座相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叉槽鹅颈槽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移动小车分别与第一升降台和第二升降台之间连接有导向机构。
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开,王斐,邓建春,吴凯,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鸿开工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