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活垃圾渗滤液中总氮去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90854 阅读:3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生活垃圾渗滤液中总氮去除方法,包括反硝化处理、硝化处理和内源呼吸处理,反硝化处理的温度为30℃,反硝化处理中的C/N为3∶1,硝化处理到反硝化处理的回流比为500%。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的氨氮去除率可以达到98%以上,总氮去除率可达到9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领域,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活垃圾渗 滤液中总氮去除方法。
技术介绍
垃圾渗滤液水质极其复杂,污染物浓度高,因此渗滤液的处理 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垃圾渗滤液主要来自三个方面(1)填埋 场内的自然降雨和径流;(2)垃圾自身原有的含水;(3)在垃圾卫生 填埋后由于微生物的厌氧分解而产生的水。其中填埋场内的降水为主 要部分,这些水分渗过成分复杂的垃圾时,使垃圾发生分解、溶出、 发酵等反应,从而使渗滤液中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氮、磷和种类繁 多的重金属类物质。垃圾渗滤液的水质有以下特点(1)渗滤液水质十分复杂,不仅 含有耗氧有机污染物,还含有各类金属和植物营养素(氨氮等)。如果 垃圾填埋场中含有工业部门垃圾,则渗滤液中还会有有毒、有害的有 机污染物;(2)COD禾PBOD5浓度高,最高可达几万,远远高于城市 污水;(3)垃圾渗滤液中有机污染物种类多,其中有难以生物降解的 萘、菲等非氯化芳香族化合物、氯化芳香族化合物、磷酸酯、邻苯二 甲酸酯、酚类化合物和苯胺类化合物及腐殖质等;(4)垃圾渗滤液中 含有IO多种金属离子,其中的重金属离子会对生物处理过程产生严 重抑制作用;(5)氨氮含量高,晚期的垃圾渗滤液氨氮可以高达 3000mg/L以上。 '还应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垃圾渗滤液的成分随填埋时间而发生变 化。填埋龄超过3 5年后,渗滤液中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比例会明 显下降,称为晚期渗滤液。有机物成分大多为难以生物降解的腐殖质。氨氮浓度跟初期相比没有降低反而有所增高,此时的处理目标以氨氮3的去除为主。垃圾渗滤液中的总氮主要以氨氮为主,此外还包括有机 氮、硝态氮和亚硝态氮,因此氨氮的去除是整个渗滤液总氮降低的关 键所在。目前,在国内外的氨氮处理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处理方法 (1)吹脱法污水中的氨氮是以氨离子(NH4+)和游离氨(NH3)两种形式保持平衡状态而存在NH3+H20==NH4++OH—将pH值保持在11.5 左右(投加一定量的碱),让污水流过吹脱塔,使NH3逸出,以达脱氮 目的。该法处理效果稳定,但是吹脱塔易结垢,会造成二次污染。(2)电渗析法和反渗透法这两种方法脱氮效果都好,但对水质要求高, 处理成本高, 一般极少使用。(3)过滤法脱氮效果不理想, 一般 可作脱氮预处理。(4)折点加氯法利用游离氯与污水中的氨作用,生成氮气而去除污水中的氮。2NH4+3HOCL==N2+3CL/+3H20+5H+, 但是处理成本过高。(5)化学混凝法脱氮效果不够理想,产生的 污泥量较大, 一般不单独采用该法脱氮。(6)离子交换法常用斜发沸 石作为除氨的离子交换体,它对氨离子的选择优于钙、镁、钠等离子, 当日处理水量1000m、原水中NH4、N浓度为20mg/L),去除率标准 为80%,再生液中的氨可以以游离氨或分子氮形式排放大气,也可 以成氨溶液回收后作肥料,但该法脱氮成本高,不经济,此外还存在 再生液处理等问题。(7)生物法生物法是目前运用最广、最有研究前 景的方法。生物脱氮是生物法控制氮的一个重要分类。其主要原理是 经硝化一反硝化处理,把污水中的氨氮转化为无害的氮气释放。本发 明也是建立在生物法基础上的一种总氮去除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 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包括反硝化处理、硝化处理和内源呼吸处理,其特征在于,反硝化处理的温度为30°C。优选,反硝化处理中的C/N为3: 1。优选,硝化处理到反硝化处理的回流比为500%。 本专利技术根据垃圾渗滤液的特点,结合生物处理法脱氮的基本原 则硝化-反硝化,建立了更加高效、可持续的脱氮技术工艺。脱氮的 主要机理就是硝化和反硝化,其中硝态氮的去除主要是在反硝化阶段 完成,反硝化过程中存在三种不同的反硝化速率。在反硝化开始的5-15min内为反应速率最快的第一阶段,在此阶段中,反硝化菌利用 挥发性脂肪酸和醇类等易被降解的厌氧发酵产物作为碳源,因而其反 应速率较快;第二阶段自第一阶段结束一直延续至全部外碳源利用 完,此阶段的反应速率较第一阶段慢,这是因为在此阶段中易降解的 碳源已在第一阶段被消耗尽,因而只能利用颗粒和复杂的有机物作为 碳源的缘故;在第三阶段,由于外碳源的耗尽,反硝化菌便通过内源 呼吸作用进行反硝化,此时反应速率较低。由此可见,当废水中的有 机物浓度较高时,反硝化过程基本上在第一个阶段完成,但是对于垃 圾渗滤液其有机物浓度较低,氨氮浓度较高,为获得一定的反硝化效 果,提高脱氮效果,增加内源呼吸池,以细胞内碳源进行反硝化,这 样可以提高整个处理系统的反硝化程度,从而利于提高脱氮效率。氨氮去除率和总氮去除率的测定方法是本领域所熟知的,例如, 可参见1王占生,刘文君.微污染水源饮用水处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19992刘文君,贺北干,等.淮河(蚌埠段)饮用水原水生物接触氧化预 处理生产性试验.环境科学,1997,18(1):20-223黄显怀,壬占生,等.巢湖原水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的研究.给水 排水,1996,22(8):15-184龚明树,殷云兰,等.取水口水源水生物预处理中试研究.给水排 水,1999,25(4):5—85王毓仁.提高废水生物硝化效果的理论探讨及工艺对策.给水 排水,1994,20(8):276徐元勤,等.微污染原水预处理试验研究.中国给水排水,1997,13 (3):44-457陈汉辉,孙国胜.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0,1(3):55 60)反硝化处理、硝化处理和内源呼吸处理的时间一般为0.5 9小时。本专利技术根据反硝化细菌的特点,提出垃圾渗滤液中总氮去除工 艺,氨氮去除率可以达到98%以上,总氮去除率可达到90%。附图说明图l为本专利技术工艺流程图,A池是反硝化池,O池是硝化池,E 池为内源呼吸池,在O池和A池之间需回流,E池至A池的回流可 以根据出水水质条件进行适当调整。图2为温度对AOE工艺影响。图3为碳氮比对AOE工艺影响图4为回流比对AOE工艺影响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包括反硝化处理、硝化 处理和内源呼吸处理,反硝化处理、硝化处理和内源呼吸处理的温度 为3(TC,反硝化处理中的C/N为3: 1,硝化处理到反硝化处理的回 流比为500%,内源呼吸处理至硝化处理的回流比为200%。反硝化 处理的时间为2小时,硝化处理的时间为4小时,内源呼吸处理的时 间为4小时。出水氨氮去除率为98%,总氮去除率达到92%实施例2温度的高低对硝化、反硝化速度的影响,与反应设备的类型、 工艺条件都有直接关系。 一般硝化和反硝化细菌的适宜温度为3(TC。 从图2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总氮的去除率逐渐升高,30'C后总 氮去除无明显变化。整个工艺可以完全可以在无需外加热源的情况下6稳定运行。实施例3在脱氮过程中,C/N将影响活性污泥中硝化细菌所占比例。因 为硝化细菌为自养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不需有机质,所以污水中COD/TKN越小,硝化反应越易进行。 但是反硝化过程又是一个需要碳源的过程。因此适宜的碳氮比是决定 工艺稳定运行的关键。从图3可以看出,当碳氮比保持在3: l时, 系统的去除率可达到92%以上,可见跟传统的脱氮工艺相比较,碳 氮比较低,完全可以满足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活垃圾渗滤液中总氮去除方法,包括反硝化处理、硝化处理和内源呼吸处理,其特征在于,反硝化处理的温度为3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活垃圾渗滤液中总氮去除方法,包括反硝化处理、硝化处理和内源呼吸处理,其特征在于,反硝化处理的温度为30℃。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垃圾渗滤液中总氮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军营费成志乔如林王飞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蓝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