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用制氧机湿化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907445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05 14:11
本技术提供一种家用制氧机湿化瓶。所述家用制氧机湿化瓶包括杯盖、输氧管和杯体,所述杯盖盖设于所述杯体上;所述杯盖上设有竖向贯通的进气通道管,所述进气通道管的上端安装有位于杯盖外部的进气接头,所述进气通道管的底部设有多个第一弥散孔和与每个第一弥散孔位置一一对应的单向膜片,所述单向膜片在第一弥散孔的底部封盖所述第一弥散孔,且所述单向膜片能相对于进气通道管向下摆动以打开所述第一弥散孔;所述输氧管置于所述杯体中并与所述进气通道管连接。本技术只需将杯盖向下按压即可实现较好密封性,安装更加快捷,密封更能有效保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家用制氧机湿化瓶


技术介绍

1、目前市面上的制氧机湿化瓶在使用时,氧气从进气口流入经过导气管进入湿化瓶内中加湿,加湿后的氧气流程液面,再经过湿化瓶的出氧管流出。

2、如现有公告号cn201404563y公示的医用氧气湿化瓶,其包括有瓶体、密封盖、进气导管、出气导管和隔音套。瓶体上端螺纹连接带有进气导管和出气导管的密封盖。这种氧气湿化瓶存在如下技术问题,当使用者操作时不慎将进气口与出气口接反,湿化杯中的水滴将很容易顺着连接管道流入制氧机内部中,导致设备损坏。

3、同时,这种螺纹连接的结构,在安装密封盖时,对螺纹拧紧度要求较高,否则因螺纹拧紧不到位而致使密封性变差,使湿化杯会产生漏气和啸叫现象。

4、当湿化瓶内装水过多,翻动的水面也易将水滴溅入鼻氧管,再经鼻氧管流入用户鼻腔,给使用者产生不适感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家用制氧机湿化瓶,避免水滴流入制氧机内部导致设备损坏,且还保证密封性。

>2、本技术的技术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家用制氧机湿化瓶,包括杯盖(1)、输氧管(2)和杯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1)盖设于所述杯体(3)上;所述杯盖(1)上设有竖向贯通的进气通道管(16),所述进气通道管(16)的上端安装有位于杯盖(1)外部的进气接头(11),所述进气通道管(16)的底部设有多个第一弥散孔(161)和与每个第一弥散孔(161)位置一一对应的单向膜片(17),所述单向膜片(17)在第一弥散孔(161)的底部封盖所述第一弥散孔(161),且所述单向膜片(17)能相对于进气通道管(16)向下摆动以打开所述第一弥散孔(161);所述输氧管(2)置于所述杯体(3)中并与所述进气通道管(16)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家用制氧机湿化瓶,包括杯盖(1)、输氧管(2)和杯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1)盖设于所述杯体(3)上;所述杯盖(1)上设有竖向贯通的进气通道管(16),所述进气通道管(16)的上端安装有位于杯盖(1)外部的进气接头(11),所述进气通道管(16)的底部设有多个第一弥散孔(161)和与每个第一弥散孔(161)位置一一对应的单向膜片(17),所述单向膜片(17)在第一弥散孔(161)的底部封盖所述第一弥散孔(161),且所述单向膜片(17)能相对于进气通道管(16)向下摆动以打开所述第一弥散孔(161);所述输氧管(2)置于所述杯体(3)中并与所述进气通道管(16)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制氧机湿化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1)以按压的方式盖设于所述杯体(3)上,并在所述杯盖(1)上设有能与杯体(3)的外壁接触的密封结构(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制氧机湿化瓶,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氧管(2)包括输氧软管(21)和曝气球(22),所述输氧软管(21)的上端与进气通道管(16)套装,下端与曝气球(22)套装,所述曝气球(22)上均布多个第二弥散孔(2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家用制氧机湿化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球(22)为中空球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制氧机湿化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3)包括外杯(31)和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帆羊全钢
申请(专利权)人:可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