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生物流化床及使用该流化床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90644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05 14:11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生物流化床及使用该流化床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生物流化床,所述生物流化床包括横向并排排布或者竖直堆叠排布的多个生物填料单元,所述生物填料单元包括立方体形状的填料固定框架和多个生物填料,所述填料固定框架包括固定连接的底部框架和盖板框架,所述底部框架和盖板框架均为多孔洞壳体,所述底部框架和盖板框架之间形成阵列排布的填料空间,所述生物填料填充在所述填料空间内。使单位空间内的生物填料数量变多,生物填料与污水接触较为充分,有效将污水中的微生物捕捉、降解,提高污水处理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生物流化床及使用该流化床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1、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原理是将污水通过管道引入设备内部,经过预处理后,进入生物膜反应器进行生物降解,然后通过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最后经过过滤和消毒等步骤,得到清洁的水质。整个处理过程中,设备内部的生物膜和微生物起到了关键作用,能够高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

2、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相比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因其设备体积小,占地面积少,导致接触氧化池空间有限,污水停留时间短,生化效果比较差。再加上现有的生物反应池大多采用将生物组合填料统一放置在一个带孔容器中,当污水经过生物反应池内,组合填料随曝气四处浮动,微生物附着效果较差,而且还容易出现填料跑漏现象,进而影响后续工艺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生物流化床及使用该流化床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采用将生物填料固定的方式制作生物流化床,从而使单位空间内的生物填料数量变多,生物填料与污水接触较为充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生物流化床,其特征在于,包括生物流化床(5),所述生物流化床(5)包括横向并排排布或者竖直堆叠排布的多个生物填料单元,所述生物填料单元包括立方体形状的填料固定框架(51)和多个生物填料,所述填料固定框架(51)包括固定连接的底部框架(511)和盖板框架(512),所述底部框架(511)和盖板框架(512)均为多孔洞壳体,所述底部框架(511)和盖板框架(512)之间形成阵列排布的填料空间(513),所述生物填料填充在所述填料空间(51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生物流化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填料的形状为球形,所述底部框架(511)和盖板框架(512)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生物流化床,其特征在于,包括生物流化床(5),所述生物流化床(5)包括横向并排排布或者竖直堆叠排布的多个生物填料单元,所述生物填料单元包括立方体形状的填料固定框架(51)和多个生物填料,所述填料固定框架(51)包括固定连接的底部框架(511)和盖板框架(512),所述底部框架(511)和盖板框架(512)均为多孔洞壳体,所述底部框架(511)和盖板框架(512)之间形成阵列排布的填料空间(513),所述生物填料填充在所述填料空间(51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生物流化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填料的形状为球形,所述底部框架(511)和盖板框架(512)之间形成的填料空间(513)形状为阵列排布的圆筒形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生物流化床,其特征在于,每个圆筒形空间内排布1个生物填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生物流化床,其特征在于,每个圆筒形空间内排布至少两个生物填料。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生物流化床,其特征在于,具体的,所述底部框架(511)和盖板框架(512)在所述填料空间(513)处为对称设置的半壳体,且所述填料空间(513)处的对称半壳体是由阵列排布的米字型框架一体连接组成,且在米字型框架之间外侧面上设置有纵向加强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生物流化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框架(512)至少两个上边沿向外侧延伸有凸缘,所述凸缘上设有卡孔,所述底部框架(511)上表面向上延伸设有与所述凸缘位置对应的卡榫,所述卡榫卡接在所述凸缘内;所述盖板框架(512)的下表面中部阵列排布有卡孔,所述底部框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波吴虎徐小生鲍毅高智
申请(专利权)人:连云港市城开水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