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用线束端子压接,具体涉及一种车用线束端子压接工艺及其压接设备。
技术介绍
1、车用线束端子制备时,需要先将线材端部剥离一定长度的绝缘外皮,之后将端子与线材端部插接,之后将端子与线材无绝缘外皮部分压接在一起。
2、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7394554b公开了四边形管状端子自动压接机,包括送料装置、转换工作装置和推进装置,转换工作装置包括用于对来自所述送料装置的待压接端子进行夹取和压接的压接部,以及,用于对固定好的线材进行端部剥皮的剥线部。
3、但是,现有技术依旧存在以下问题:难以根据需要准确的调节对线材端部的剥线长度;剥线时难以实现一边剥线一边扭线,剥线后线材可能发生炸开情况,影响后续与端子的安装效果。
4、基于此,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车用线束端子压接工艺及其压接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用线束端子压接工艺及其压接设备。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用线束端子压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线束端子压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称取以下原料:硅胶41~55份、PVP 11~18份、纳米SiO2 3~4.3份、TiO2 0.8~1.0份、助剂1~3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线束端子压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称取以下原料:TPEE弹性体32~44份、废旧电缆套碎料12~19份、酚醛树脂8~10份、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0.6~1.1份、助剂1~3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用线束端子压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线束端子压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线束端子压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称取以下原料:硅胶41~55份、pvp 11~18份、纳米sio2 3~4.3份、tio2 0.8~1.0份、助剂1~3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线束端子压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称取以下原料:tpee弹性体32~44份、废旧电缆套碎料12~19份、酚醛树脂8~10份、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0.6~1.1份、助剂1~3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用线束端子压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将硅胶与pvp混合,先置于140~160℃下预热10~15min;将纳米sio2与tio2混合,置于150~180℃下预热15~25min。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用线束端子压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将tpee弹性体、废旧电缆套碎料、酚醛树脂和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助剂混合,先在150~170℃下预热混合10~20min;之后在185~195℃下混合25~40min。
6.一种用于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用线束端子压接工艺中的压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6)包括第三夹板(61)和第四手指气缸(62);第四手指气缸(62)固定安装在机箱(1)的内底部,第四手指气缸(62)的驱动端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三夹板(61);第四手指气缸(62)位于导线孔(2)的内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料组件(5)包括直筒(51)、直震组件(52)、震动盘(53)、安装顶板(54)、直孔(55)、侧孔(56)、推动板(57)、第四驱动气缸(58)和侧挡板(59);震动盘(53)固定安装在机箱(1)的内底部,震动盘(53)的出料端连接有直震组件(52),直震组件(52)的出料端前部固定连接有侧挡板(59),第四驱动气缸(58)固定安装在安装顶板(5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学荣,薛仰荣,梁学虎,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旭虹精密零组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