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氧模块及空气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90220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05 14:08
本公开涉及一种制氧模块及空气处理设备,制氧模块包括第一壳体以及设置在第一壳体内的分子筛,第一壳体分别设置有进风结构和出风结构,其中,进风结构与外部环境连通,出风结构适于使制氧模块与空气处理设备的风机腔连通,以形成为从进风结构到制氧模块,再经出风结构进入到风机腔的散热风道。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风机腔内的第二风机提供辅助的动力以使得制氧模块内空气的流动,进而提供对分子筛的散热性能,有利于提高分子筛以及制氧模块的可靠性,并且借助于空气处理设备原有的第二风机,在提升散热性能的同时,还有利于于节省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空气处理,尤其涉及制氧模块及空气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1、随着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配备有制氧功能已经成为对空气处理设备的受欢迎的选择。制氧装置通常包括有分子筛等制氧功能部件,分子筛具有吸附特性而能够从空气中分离制取氧气。

2、分子筛工作时会产生热量,温度过高则导致制氧效率降低,从而影响制氧模块工作的可靠性。一些相关技术配置独立的风扇为分子筛降温,这增加了制氧模块的成本且对空间布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额外增设的风扇也会增加能耗。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制氧模块及空气处理设备。

2、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制氧模块,包括:第一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的分子筛,所述第一壳体分别设置有进风结构和出风结构,其中,所述进风结构与外部环境连通,所述出风结构适于使所述制氧模块与空气处理设备的风机腔连通,以形成为从进风结构到所述制氧模块,再经所述出风结构进入到所述风机腔的散热风道。

3、可选地,所述进风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氧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的分子筛,所述第一壳体分别设置有进风结构和出风结构,其中,所述进风结构与外部环境连通,所述出风结构适于使所述制氧模块与空气处理设备的风机腔连通,以形成为从进风结构到所述制氧模块,再经所述出风结构进入到所述风机腔的散热风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氧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侧部,所述出风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氧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内还设置有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用于将空气引入所述第一壳体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氧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的分子筛,所述第一壳体分别设置有进风结构和出风结构,其中,所述进风结构与外部环境连通,所述出风结构适于使所述制氧模块与空气处理设备的风机腔连通,以形成为从进风结构到所述制氧模块,再经所述出风结构进入到所述风机腔的散热风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氧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侧部,所述出风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氧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内还设置有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用于将空气引入所述第一壳体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氧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分隔部,所述分隔部将所述第一壳体分隔成包括用于容置所述第一风机的第一容置腔和用于容置所述分子筛的第二容置腔,所述进风结构与所述第一容置腔连通,所述出风结构与所述第二容置腔连通,所述分隔部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的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氧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安装座和盖板,其中:所述安装座设置有用于容置所述分子筛的第一凹槽,所述进风结构设置在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港平张奇陈永锋薛自然罗文悦
申请(专利权)人:小米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