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紫外吸收防眩光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1899248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05 14: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紫外吸收防眩光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防眩光膜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材层、紫外吸收层、防眩光层;所述紫外吸收层中包含第一树脂、第一紫外吸收剂,所述防眩光层中包含第二树脂、第二紫外吸收剂、防眩粒子。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紫外吸收防眩光膜的制备方法,包括:(1)将紫外吸收涂布液涂覆在基材层上,进行烘烤、UV固化,得到表面干燥、不完全固化的紫外吸收层;(2)将防眩光涂布液涂覆在紫外吸收层上,进行烘烤、UV固化,待完全固化后,得到所述紫外吸收防眩光膜。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紫外吸收防眩光膜层良好的UV吸收以及防眩光效果,且膜的结构稳定、黄变值低、硬度高、耐磨性好,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具有长期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紫外吸收防眩光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1、防眩光膜被广泛用于显示器件中,通过其表面的凹凸微结构实现对入射强光的漫反射,从而达到防眩光、提高显示效果的作用。但对于一些特殊场景使用的防眩膜,例如电子黑板、液晶手写板等,由于紫外光的照射会影响产品的显示效果,且长期书写对产品硬度要求更高,因此不仅需要防眩膜具有良好的防眩光效果,对其硬度、耐磨性以及抗uv性能均有较高要求。

2、为提高防眩光膜的抗uv性能,目前通常在防眩光层中引入uv吸收剂,但大量uv吸收剂的引入,一方面会增大膜的黄变值,影响观感,且会影响防眩层的固化程度,导致硬度低、耐磨性差等问题,另外,防眩光层中的uv吸收剂在高温高湿下易析出,影响膜面整体观感以及对紫外光的吸收效果。而直接在防眩光层与基材间引入紫外吸收层,不仅无法有效改善黄变、析出的问题,且紫外吸收层与防眩光层之间存在界面附着力差,结构不稳定的问题。

3、基于此,亟需一种可兼具高硬度、高耐磨性、防眩光以及紫外吸收效果好的防眩光膜,且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仍能保持结构、性能的长期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紫外吸收防眩光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通过在基材层上依次层叠设置包含第一紫外吸收剂的紫外吸收层以及包含第二紫外吸收剂的防眩光层,其中,防眩光层对uv吸收层起到保护作用,可降低uv吸收剂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析出,且通过在防眩光层中添加适量的uv吸收剂,使防眩光膜在不影响硬度和耐磨性的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紫外吸收作用的同时减少防眩光膜的黄变。另外,本专利技术在无需特定可重涂树脂使用的情况下,通过控制紫外吸收层的固化程度,使防眩光涂布液在烘烤过程中可渗透至紫外吸收层中,再进行充分固化后,从而有效提高紫外吸收层与防眩光层之间的界面附着力。

2、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3、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紫外吸收防眩光膜,所述紫外吸收防眩光膜包括:

4、基材层;

5、紫外吸收层,设置在所述基材层沿着厚度方向的至少一面上;

6、防眩光层,设置在所述紫外吸收层远离基材层的一面上;

7、所述紫外吸收层中包含第一树脂、第一紫外吸收剂,所述防眩光层中包含第二树脂、第二紫外吸收剂、防眩光粒子。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树脂与第二树脂为相同或不同树脂,优选为同种树脂,有利于提高紫外吸收层与防眩光层之间的界面附着力,降低紫外吸收剂的析出,例如丙烯酸酯类树脂,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树脂种类。

9、紫外吸收剂的吸收波段越高,其颜色越黄,加入膜层后整体黄变值会增加。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紫外吸收层、防眩光层中加入不同吸收波段的紫外吸收剂,可起到良好的紫外吸收效果,同时可减少高波段紫外吸收剂的使用,降低紫外吸收防眩光膜的黄变值。优选地,在紫外吸收层中加入吸收波段更宽的第一紫外吸收剂,降低紫外吸收涂层在一定uv固化能量下的固化程度,同时在防眩光层中加入吸收波段相对较窄的第二紫外吸收剂,降低紫外吸收剂对防眩光层固化程度的影响,从而保证防眩光膜的硬度、耐磨性等。其中,所述第一紫外吸收剂的吸收波段优选包括320-380nm,所述第二紫外吸收剂的吸收波段优选包括320-350nm。

10、进一步地,所述防眩粒子为有机粒子和/或无机粒子,所述防眩粒子的粒径范围为3-12μm,通过调控防眩粒子种类、大小和加入量,可调控防眩光层的雾度、硬度、耐磨性以及防眩光效果等。优选地,所述有机粒子选自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乙酯、聚甲基丙烯酸丁酯、聚四氟乙烯、聚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酯、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胺、聚酰亚胺、聚苯醚、聚缩醛、环氧树脂、二乙烯基苯-苯乙烯共聚物、二乙烯基苯-丙烯酸酯共聚物、聚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无机粒子选自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铬、氧化锆中的一种或多种。

11、进一步地,所述紫外吸收层由紫外吸收涂布液涂覆在所述基材层沿着厚度方向的至少一面上固化得到;优选地,按重量百分含量计,所述紫外吸收涂布液包含以下组分:丙烯酸酯预聚物12%-50%,丙烯酸酯单体3%-20%,第一光引发剂0.5%-5%,第一分散剂0.1%-5%,第一流平剂0.02%-5%,第一紫外吸收剂0.05%-8%,第一溶剂30%-80%。

12、进一步地,所述防眩光层由防眩光涂布液涂覆在所述紫外吸收层远离基材层的一面上固化得到;优选地,按重量百分含量计,所述防眩光涂布液包含以下组分:丙烯酸酯预聚物12%-50%,丙烯酸酯单体3%-20%,第二光引发剂0.5%-5%,第二分散剂0.1%-5%,第二流平剂0.02%-5%,第二紫外吸收剂0.3%-5%,防眩粒子0.02%-3%,第二溶剂30%-80%。

13、本专利技术将紫外吸收层与防眩光层分开涂布,可有效减少uv吸收剂小分子的析出,且不影响防眩光层的硬度、耐磨性等。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光引发剂、第二光引发剂分别选自2-羟基-2-甲基-1-苯基丙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2-甲基-2-(4-吗啉基)-1-[4-(甲硫基)苯基]-1-丙酮、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膦酸乙酯、2-二甲氨基-2-苄基-1-[4-(4-吗啉基)苯基]-1-丁酮、2-羟基-2-甲基-1-[4-(2-羟基乙氧基)苯基]-1-丙酮、苯甲酰甲酸甲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分散剂、第二分散剂分别选自disperbyk-110、disperbyk-142、disperbyk-160、disperbyk-161、disperbyk-162、disperbyk-180、disperbyk-182中的一种或多种。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流平剂、第二流平剂分别选自byk-3565、byk-333、byk-307、byk-377、byk-378、byk-352、byk-354、byk-358中的一种或多种。

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紫外吸收剂、第二紫外吸收剂分别选自水杨酸酯类、二苯甲酮类、苯并三唑类、取代丙烯腈类、三嗪类紫外吸收剂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邻羟基苯甲酸苯酯、单苯甲酸间苯二酚酯、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氮唑、2,4,6-三(2′-正丁氧基苯基)-1,3,5-三嗪、六甲基磷酰三胺、4-苯甲酰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氮唑、tinuvin477、tinuvin479中的一种或多种。

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溶剂的沸点小于90℃,优选为乙酸乙酯、丁酮、异丙醇、丙酮、乙醚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二溶剂的沸点大于110℃,优选为乙酸丁酯、丙二醇甲醚、丙二醇甲醚醋酸酯、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紫外吸收防眩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吸收防眩光膜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外吸收防眩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树脂与第二树脂均为丙烯酸类树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外吸收防眩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吸收层由紫外吸收涂布液涂覆在所述基材层沿着厚度方向的至少一面上固化得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紫外吸收防眩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引发剂、第二光引发剂分别选自2-羟基-2-甲基-1-苯基丙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2-甲基-2-(4-吗啉基)-1-[4-(甲硫基)苯基]-1-丙酮、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膦酸乙酯、2-二甲氨基-2-苄基-1-[4-(4-吗啉基)苯基]-1-丁酮、2-羟基-2-甲基-1-[4-(2-羟基乙氧基)苯基]-1-丙酮、苯甲酰甲酸甲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外吸收防眩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的材料选自三乙酰纤维素、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6.一种紫外吸收防眩光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按重量百分含量计,所述紫外吸收涂布液包含以下组分:丙烯酸酯预聚物12%-50%,丙烯酸酯单体3%-20%,第一光引发剂0.5%-5%,第一分散剂0.1%-5%,第一流平剂0.02%-5%,第一紫外吸收剂0.05%-8%,第一溶剂30%-8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紫外吸收剂的吸收波段包括320-380nm,所述第二紫外吸收剂的吸收波段包括320-350nm;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烘烤的温度为60-120℃,烘烤的时间为2-10min;所述UV固化的能量为200-300mJ/cm2;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紫外吸收防眩光膜或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紫外吸收防眩光膜。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紫外吸收防眩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吸收防眩光膜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外吸收防眩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树脂与第二树脂均为丙烯酸类树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外吸收防眩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吸收层由紫外吸收涂布液涂覆在所述基材层沿着厚度方向的至少一面上固化得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紫外吸收防眩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引发剂、第二光引发剂分别选自2-羟基-2-甲基-1-苯基丙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2-甲基-2-(4-吗啉基)-1-[4-(甲硫基)苯基]-1-丙酮、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膦酸乙酯、2-二甲氨基-2-苄基-1-[4-(4-吗啉基)苯基]-1-丁酮、2-羟基-2-甲基-1-[4-(2-羟基乙氧基)苯基]-1-丙酮、苯甲酰甲酸甲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外吸收防眩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的材料选自三乙酰纤维素、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恒郑翔宇唐洁王新媛彭颖杰姜锴潘克菲徐晔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诺菲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